
個人基本情況
性別:男
出身年月:1963年7月
民族:漢族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稱:教授/博導
最后學歷、學位:博士研究生,工學博士
工作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辦公電話:0731-85258630
E-mail:[email protected]
主要經歷及學術兼職
一、工作及學習經歷
1979-9至1983-7,長沙交通學院,數學力學專業,學士
1983-8至1986-8,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室,助理工程師
1986-9至1989-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振動專業,碩士
1989-3至1992-3,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振動研究室,工程師
1992-4至1998-6,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振動研究室,高級工程師,副主任
1998-7至1998-12,澳大利亞皇家理工大學,航空工程系,訪問進修
1999-1至1999-7,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訪問進修
1999-7至2000-8,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振動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
2000-8至2003-7,長沙交通學院,汽車與機械工程系,研究員,系副主任
2003-8至2009-7,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其中2003-10至2006-6,國防科技大學,力學專業,博士)
2009-8至2014-12,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院長2014-12至現在,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二、學術兼職及榮譽
1、2008年被選定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2、2005年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
3、獲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八五”預研突出貢獻三等功;
4、獲長沙理工大學“十五”和“十一五”優秀科研工作者稱號;
5、振動嚴重結構動力學優化設計(1996年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6、參與項目振動環境預計系統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7、曾任湖南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應用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力學學會理事;
8、國家科技部和國家基金委等機構項目和成果評審專家和國內外多個期刊審稿人。
教學情況
一、講授的主要課程
[1]《振動測試與分析》,本科生專業課,48學時;
[2]《有限元分析及應用》,研究生課程,32學時
[3]《結構動力學優化設計及應用》,研究生課程,32學時
二、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1]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生產實習指導
[2]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指導
科研情況
一、研究方向
基于AI和GPU的結構分析和高性能大規模結構優化設計、結構優化設計及機械產品智能設計技術、車輛安全技術和輕質材料與結構拓撲一體化設計
二、在研和已完成的主要課題
[1]基于靜強度和動力學要求的雙模量材料結構拓撲和參數優化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 12172065,排名第一),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
[2]基于AI的建筑結構衍生式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中國建筑集團公司重點項目,主持,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
[3]面向智能制造的高性能集成結構構型設計方法與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 11772070,排名第一),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已結題;
[4]基于剛度與強度要求的輕質材料與結構拓撲一體化優化設計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 11372055,排名第一),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已結題;
[5]宏觀周期性結構優化與材料微結構優化的關系,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編號:51228801,排名第二),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已結題;
[6]大型復雜結構布局優化設計方法研究與軟件開發,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課題(863課題,編號:2008AA04Z118,排名第一),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已結題;
[7]彈塑性連續體結構拓撲和抗疲勞優化設計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 10872036,排名第一),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已結題;
[8]橋梁組合結構拓撲優化方法及應用研究,交通部基礎研究項目(編號:200331982509,排名第一),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已結題;
[9]結構拓撲隨機變異和水平集演化的拓撲優化理論及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0472016,排名第一),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已結題;
[10]熱力耦合的飛機典型結構布局優化設計方法研究,航空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6B52012,排名第二),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已結題;
[11]結構動力學拓撲優化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0072050,排名第二),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已結題;
[12]橋梁結構拓撲優化的基本理論與應用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1JJY2048,排名第一),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已結題;
[13]帶外掛飛機機翼的顫振優化設計,航空預研項目(編號:22.2.5.1,項目負責人),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已結題;
[14]振動嚴重結構的動力學設計,航空預研項目((編號:22.2.5.1,項目負責人),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已結題并獲獎。
三、主要研究成果
已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五十余篇論文被SCI和EI收錄。代表作包括:
[1]Rong J. H. , Rong X. P., Peng L,. and et al. A new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topology of hinge-free and fully decoupled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multiple inputs and multiple output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Int J Numer Methods Eng. 2021;1–28.(SCI,EI收錄)
[2]Rong X. P., Rong J. H., Zhao S N,Li F.Y., Yi J.J. New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inimum length scales of real and void phase materials in topology optimization.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20, Acta 36(4):805–826.(SCI,EI收錄)
[3]Rong J H, Yu L. H., Rong X. P., et al. A novel displacement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black and white structural topology designs under multiple load cases.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2017, 56(4): 865-884.(SCI,EI收錄)
[4]Rong J. H.,Xiao T.T.,Yu L.H.,Rong X. P.,Xie Y.J. Continuum structural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s with stress constraints based on an active constraint technique,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16, 108:326~360.(SCI,EI收錄)
[5]Rong Jianhua, Tang Zhi Li, Xie Yi Min, and Li Fang Yi.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s under random excitationsusing SQP method,Engineering Structures, 56: 2098–2106, 2013.(SCI,EI收錄)
[6]榮見華,趙圣佞,李方義,等.涉及空腔制造的最小長度尺寸限制的清晰結構拓撲優化設計.機械工程學報,2019, 55(19):174-185.(EI收錄)
[7]石軍,榮見華,俞燎宏,等.考慮載荷隨機性的可行域調整的結構拓撲優化設計.機械工程學報, 2017, 53(23):116-128.(EI收錄).
[8]Rong Jianhua, Liu Xiaohua,Yi Jijun et al.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multiple displacement constra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2011,47:913–921. (SCI,EI收錄)
[9]榮見華,邢曉娟,鄧果.一種變位移約束限的結構拓撲優化方法.力學學報, 2009, 41(3): 518-529. (EI收錄)
[10]Rong J.H.,Yi J.H. A structural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multi-displacement constraint problems and any initial topology configu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ta Mechanica Sinica,2010,26:735-744. (SCI,EI收錄)
[11]Rong J. H.,Liang Q.Q. A level set method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bounded design domains,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197(17-18):1447~1465.(SCI,EI收錄)
[12]Rong J. H.,Xie Y.M.,Yang X.Y.,Liang Q.Q.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s under dynamic response constraint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0,234(2):177~189. (SCI,EI收錄)
[13]Rong J. H.,Xie Y.M.,Yang X.Y. An improved method for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sation against buckling,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01,79(01):253~263.(SCI,EI收錄)
[14]Rong J. H.,Jiang J.S., Xie Y.M.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structural size and topology variabl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7,10(6):681~695.(SCI,EI收錄)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1]榮見華,鄭健龍和徐飛鴻.結構動力修改與優化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08;
[2]參編《飛機動強度設計指南》,1997年12月,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主要的國家發明專利:
[1]基于材料破損約束的連續體結構拓撲設計建模及優化設計方法,榮見華,易繼軍等,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0 1 0612361.3.
[2]基于雙重凝聚函數的含病態載荷的結構拓撲優化方法,榮見華,陳一雄,榮軒霈,趙圣佞,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811455863 .2.
[3]基于自適應約束的柔性機構拓撲優化設計方法,榮見華,張曉光,榮軒霈,陳成,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8114582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