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包括輔導員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所做出的成績。2017年,教育部修訂《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湖南據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相關制度,為強化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由于種種原因,各高校貫徹執行《規定》不均衡。目前我省107所高校(不含國防科大和15所獨立學院)共有專兼職輔導員7300余人,輔導員“配不齊”仍為省屬高校的共性問題。另據統計,長沙地區14所公辦本科院校輔導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僅為10%——這些問題制約了輔導員隊伍的發展。鑒于此,應以“四化”為路徑,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湖南實踐。
——推進高校輔導員政策制度法制化。
這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前提。因為相關政策制度上升為法律法規才更具有剛性作用,還可打通各項政策制度之間的壁壘,真正有力保障輔導員隊伍建設需要。
比如《規定》對輔導員數量配備和職級通道等作出了明確要求,但組織人事部門對各高校編制總量、干部職數又有規定,這就造成了輔導員“雙重身份”“雙線晉級”難以實現的尷尬。因此,一是要將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使其既有思想認識上的高度,又有政策執行上的效度;二是要從法律法規層面對輔導員隊伍建設中涉及到的不同主體進行職責劃分、權利明確和程序規定;三是要整合相關政策制度,使從屬于不同部門的政策制度找到最大“公約數”,杜絕政策制度“空轉”,使其在實際工作中落地生根。
——推進高校輔導員功能定位標準化。
這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礎。教育部2014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了輔導員的九大職業功能。但事實上輔導員還承擔了這些功能之外的許多具體性事務,影響其聚焦主責主業,也影響到育人實效。
因此,一是要立足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時修訂和補充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還可以根據湖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能力素質結構的需要,進一步明確輔導員職業功能邊界;二是要明確、壓緊壓實輔導員的職業責任,可以率先制訂出臺相應的職業責任要求;三是要從省級層面進一步健全輔導員隊伍的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并將其結果與輔導員的職務聘任、獎懲、晉級等掛鉤。
——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平臺化。
這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關鍵。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18年針對輔導員的調研結果顯示:71.8%的輔導員自認為知識儲備不足,75.7%的輔導員表示迫切需要提升理論水平和學術修養。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舉措,國家層面也搭建了一些提升、展示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平臺——比如開展年度人物評選、職業素質能力大賽,設立思政工作精品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等等。湖南也對標教育部搭建了平臺與載體,創造性地將思政研究項目納入省社科基金,成立了5個高校思政干部隊伍研修中心。
為進一步拓展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平臺,建議一是分類型、分區域成立高校輔導員聯盟,實現輔導員工作技能交流的校級融通、職業能力提升的資源共享;二是依托5個高校思政干部隊伍研修中心成立輔導員工作研究團隊,弘揚湖湘文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以研究成果和業績導向推動輔導員職業技能提升;三是組織編寫有關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輔導員工作優秀案例、輔導員培訓的教材和成果專輯,引領輔導員強化學習。
——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專業化。
這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價值目標。輔導員專業化,其核心要義在于通過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專業水平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規定》提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這就明確了輔導員與其他教師、干部在職業定位上的區別,也為其確立了專業化發展目標。
基于此,一是要明確輔導員專業化素養。要根據新時代思政工作的新要求、學生的新特點,制定輔導員在政治定力、思想覺悟、知識儲備、專業技能、工作實務、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標準和要求;二是要明晰輔導員專業化路徑。按照適當比例單獨設置輔導員崗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數量,以保證整個隊伍在職稱結構上的合理性;三是要培育輔導員專業化典型。對長期扎根一線崗位的輔導員予以支持扶植,大力宣傳其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以促進輔導員隊伍的良好發展和整體穩定。
(作者:談傳生,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會會長、長沙理工大學五四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載《湖南日報》2019-12-12第08版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9-12/12/content_142819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