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黨建工作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與路徑
2018年10月21日 | 點擊次數: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與路徑

 

    要:“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目的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樹立新的觀念,如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務學習、個性化培養、去土留根等。培養應用型人才,要在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大學組織制度等方面探索相應的路徑。

關鍵詞: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高校轉型;應用型高校;科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步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部分本科高校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涉及3個核心概念:轉型、部分本科高校、應用型,它們是相互聯系的。轉型是事物存在的范式的轉變,從一個范式轉向另一個范式。轉型是確定目標方向的一個動態發展的優化過程。大學之所以千年不衰,正是通過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了適應社會需要與尊重自身邏輯之間的平衡。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正是一個發展方式不斷轉型的過程,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制度認同——萌芽期高等教育發展方式;職能拓展——成型期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外延擴張——成熟期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內涵發展——變革期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高校隨著整個高等教育的轉型而轉型。但每一所大學的發展歷史不同、學科結構不同、運行狀態不同,轉型的內容亦不相同。目前,我國高校轉型大體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單科到多科、綜合轉變;由教學到產學研相結合轉變;由學術型到應用型轉變。其中,“部分本科高校”需要由學術型轉向應用型。這是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創新的需要,即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但是,高校發展背離了國家戰略需求,所有大學都沿著“教學型-教學研究型-研究型”的路子走,不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家強調“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就是需要這些大學重視社會服務職能,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注重學術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關鍵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實踐、探索、創造,特別是要在實踐中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觀念和路徑。

一、培養應用型人才要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是人們對世界的意識反映和對事物認識的結果。任何觀念都體現觀念持有者的情感,并反映其追求。培養應用型人才,要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觀念,以指導、規范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筆者在文華學院的實踐來看,以下觀念十分重要。

1.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針對我國人才的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在結構、質量、水平上不適應的狀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也是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的基本制度安排。

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學最重要的兩個標志,二者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高水平的人才能促進學校學術水平的提升,學校學術水平的提升,又能有力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能促進學術水平的提升和育人氛圍的優化;促進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科教融合十分重要,科教融合要滿足社會和企業對科學研究及其成果轉化的訴求,滿足大學人才培養對于科學研究及其人才培養的訴求。在科教融合中,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產出高水平的應用型成果,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做出貢獻。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培養應用型人才離不開企業。特別是市場經濟、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高等學校培養人才更離不開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的任務就是生產,科研、設計由科研單位和高校來承擔。現在,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企業要將生產總值的3%用于科學研究。如青島某高校以“橡膠”為學科專業特色,全校2017年一年的科研經費為3.7億,其中大部分經費還要用于別的學科研究。而青島某生產橡膠的公司,年科研經費達10億元。可見,先進企業的研發技術、力量、平臺超過大學,而且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創新型的新業態不斷涌現,工科知識變化和替代性很快。離開校企合作,不可能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學校要將一流企業的先進教材,直接引入學校;請企業的部分技術人員,進入學校,和教師共同授課;建立合作研發平臺。

2. 服務學習。應用型人才培養要重視社會服務,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這是必需的。但不能停留在此,還要樹立服務-學習的觀念,將課程學習與社會服務、社區服務緊密結合,貼近生活,貼近職場,貼近社會,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服務學習一體的課程結構。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高校的經驗。大學的三大職能,從我國的情況看,教學、科研已經形成體系,但社會服務仍未形成體系,相關的研究、探索也不夠。美國高校,不僅教學、科研形成了體系,社會服務亦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體系。美國社會服務體系中,特別值得我們借鑒的是服務學習①。

3. 個性化培養。個性化教育是時代的要求,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全球性。個性化教育是對教育規律的體現,教育的根本在于個體自身,每一個人成長中的問題,最終只能由自己解決。個性化教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其原因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從個體差異性看,一方面社會產出的豐富性、職業的多樣性、技術的復雜性,需要更具個性化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相對而言應用型高校學生之間,具有更大的個體差異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指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第二,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培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而以“獨創”為特色的創新思維是一種個性化思維。創新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獨立探究的精神,關鍵在于突破常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探究、獨立發現,而不是迷信、盲從、墨守成規。我們強調團體智慧,重視沙龍式頭腦風暴,十分重要。但這些只能起到刺激個體大腦,激發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最終的思想仍然從個體大腦中產生。可見,以“獨創”為特色的創新思維是一種個性化思維。只有通過個性化教育,才能激發創新精神的形成。

第三,交往實踐正是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方式。教育教學是師生共同交流的過程,在交往中,使師生產生生命意義的共情,完成生命意義的轉化。交往要植根于現實生活。實踐是知識轉化為素質的中介。人總是在與現實世界的交往中來實現其自身生存的。從學習來看,社會和文化是學習的資源,人在社會中通過社會互動進行學習,學習是在社會場景中進行的,學習具有情景性。人類實踐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外化、對象化的過程,不僅是主體自覺改造物質客體,形成周圍感性世界的感性活動,而且同時又是調整和改造主體間的物質交往關系的活動。馬克思認為,實踐本質上是交往的,實踐本身“是以個人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更為重視交往實踐,為個性化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4. 去土留根。創建時間較長的大學,已經留下了學術型大學的傳統,形成了思維慣性和行為習慣。新創辦的大學,創辦者、教師大多來自于學術型大學,辦學初期也基本上照搬學術型大學的做法,即“帶土栽培”。我們不是在一張白紙上創建應用型高校。這里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即“去土”“留根”。一方面,大學的精神,如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師生、立德樹人、學術自由等,要堅守。無論學術型大學、應用型高校,大學精神是一致的,要“留根”。另一方面,在辦學觀念、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和建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學校管理制度等方面,應用型高校和學術型大學有極大的區別,要“去土”。

筆者在近幾年參與應用型高校建設過程中,深深感到要克服學術型大學的思維定勢、習慣十分艱難。路徑依賴深深制約、影響著大學的管理者和教師。需要重新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要求,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制度,以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管理制度。

二、培養應用型人才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應用型高校需不需要學科建設?對此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應用型高校同樣需要學科建設;有的則認為應用型高校只需要專業建設,不必考慮學科建設。回答這一問題,要從學科與專業的關系談起。學科是知識的劃分,一門一門的知識。專業面向社會職業,由課程所組成。兩者的關系是,學科是專業的基礎,專業是學科的運用;一門學科可以產生多種專業,一個專業也可以由多門學科所支撐;專業建設的重點是教學,學科建設的重點是科研;專業建設的動力是一元的,即社會需要,唯有社會需要才建設專業,學科建設的動力是多元的,既可以是社會需要,也可以來自學者的興趣。由此看來,應用型高校同樣需要學科建設,需要提高學術不平,否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提高。但學科分為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應用型高校主要是建設應用學科,而且應該將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學科專業建設。學科是大學的基本元素,學科專業的水平決定了大學發展的水平。應用型高校要加強學科專業建設。

加強學科專業建設,首先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應用型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需要考慮4個方面的因素。

1. 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要求。國家重點發展五大戰略領域,即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數字創新產業、綠色低碳產業。這是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2. 以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人工智能導致人機協同:機器以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感知人類;圖像識別技術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各類語言控制類應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大量簡單、繁瑣、重復的工作由職能助手完成;覆蓋從決策到運營、從生產到服務的經濟活動全鏈條。有人據此對職業、行業的變化進行預測,提出各種職業的替代率為:教師0.4%,心理醫生0.7%,藝術家3%,保姆8%,記者8.4%,演員37.4%,攝影師53.4%,工廠工程師58.3%,房產經紀人86%,前臺95.6%,銀行職員96.8%,會計97.6%,打字員98.5%。這些是應用型高校優化學科專業中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3.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對時代有多種劃分,其中之一是: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現在走向了服務經濟時代。現代服務業更主要的是生產服務。以農業為例,我國現在的農業生產大多仍然是分散的手工作業,生產效率極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農村勞動力的外流,農業生產必然走向集團化、現代化,因而需要大量多種類型的生產服務。應用型高校可以根據需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培養相應的服務人才。

4. 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應用型高校學依靠地方,面向地方,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因此,要設置相應的學科專業,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文華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在廣泛深入的社會調研基礎上,反復討論,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一是將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發展、社會建設緊密對接,形成了與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工程、技術、管理類等25個緊缺本科專業。二是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社會急需人才等,創建特色專業方向,并重點建設數字化3D設計及制造、結構檢測與加固、新媒體與品牌傳播、移動互聯終端技術及應用、大數據與數據挖掘應用技術、互聯網+金融等6個特色學科專業方向。通過3年的重點投入建設,6個特色學科專業方向建設已通過驗收。三是通過停招、隔年招生等方式,減少發展前景有限的專業培養畢業生規模。四是建設特色重點應用學科,經過申報、論證,現在確定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新聞傳播學、應用經濟學等4個學科,為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

三、培養應用型人才要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近年來,應用型高校都在不斷調整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已有所進步,但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應關注5個問題。

1. 關注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專業建設的動力是社會需求,唯有社會需要,我們才創辦相應的專業,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社會既需要學術型人才、職業技術型人才,又需要應用型人才。那么,要清楚社會上什么樣的崗位需要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方案才有落腳點。以企業為例,企業所需人才中,研發人員約2%,開發人員約13%,技術支撐人員約35%,安裝、調試、維護人員約50%。在這些人才中,研發、開發人員,屬學術型人才,主要由學術型大學培養;安裝、調試、維護人員屬職業技術人才,主要由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支撐人員屬應用型人才,主要由應用型高校培養。隨之,我們還要對技術支撐的多種崗位進行分析,明辨其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大學培養人才是面向未來的。社會的不斷變化,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要關注這些新的要求。有研究提出未來社會需要10種技能:意義建構、社交智慧、新穎和適應性思維、跨文化能力、計算思維、新媒體素養、跨專業能力、設計思維、認知負荷管理、虛擬協作。這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以便深入研究未來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

2. 確立培養目標時,要在學術和技能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目標是方向、動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確立培養目標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學術型、職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比較明晰,相對易于把握。應用型人才和學術型、職業技術型都有關系,關系意味著在兩者“之間”,“之間”表征著關系。本科應用型人才處于學術型、技術型之間,培養目標要關注兩者的“交叉”。如何處理理論與技能、基礎性和職業性的關系,是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每一所應用型高校,由于定位不同,對兩者的關系處理也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理論,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技能,有的相互兼顧。難在每一所大學、每個學科專業都不一樣。文華學院人文學部在處理這一關系中提出:基礎性為發展屬性;職業性為根本屬性。在中文專業培養中,創造性地提出“中文+”,即中文+文化品牌、中文+非遺管理、中文+新媒體寫作、中文+中文教育。

3. 優化課程結構。課程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專業由課程組成,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課程建設,首先要優化課程結構。在應用人才培養中,優化課程結構,要處理好5對關系。①共性和特性。共性生存,特性發展。課程結構要充分體現共性和特性的要求。②通識和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要逐步實現通識教育專業化,把通識教育的要求融入專業課程;專業教育通識化,在專業教育中培養創新思維、批判思維、設計思維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領導能力等。③必修和選修。每個專業要開設8門左右專業核心課程,作為必修,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同時,大量開設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學生在理論、技能培養方面的需要。④理論和實踐。根據培養目標定位,合理安排課程。同時,要將理論、實踐有機聯系、統一,并關注學生自主實踐。⑤課內和課外。既要重視課內,又要重視課外。課程結構中,課程教學應將課外學習指導納入其中,形成一個有關聯的整體。在課程結構改革中,要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創設個性化教育課程,重視實踐性課程。

4. 改進課程教學。人才培養方案,依靠課程教學來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要關注課程教學。改進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應關注以下4個方面。①研究新時期大學生學習的特點。美國學者布朗研究認為,新型學者的學習特征有:小組活動傾向、目標與成就導向,多任務導向,實驗高度依賴網絡,重體驗,愛交互。學生是流動的,屆別之間有很大差異,我們要研究每一屆學生的特點,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②把握教學的本質。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的過程,使師生產生意義的共情,完成生命意義的轉化。這是教學的本質。我們要通過交流、交往,走入學生的心靈。③既要改進供給,又要引導需要。現在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的需求,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的教師,既要改進教學,又要引導學生學習的需求。這既是教師職業的特點,也是難點。④以項目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基于學習興趣的探究式教學方式。美國學者提出“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這個金字塔顯示,使用不同方式學習,或采用不同方式教學,其效果不同。如“聽講座”只能記得5%;“小組討論”學習可以達到50%。“學了就用”效果可以提高到75%;而“學了之后教其他人”,效果可以達到90%。圖1中,“看演示”以上為被動學習,以下為主動學習,因此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對學習效果有巨大影響。因此,我們要改進教學方式,以項目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興趣,進行探究式自主學習。

 

5. 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應用型高校的教師,要學習教育理論,深入教學實踐,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

四、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改革大學組織制度

制度是高校組織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制度影響甚至決定人的全面發展。制度是社會變革和高等學校變革之間協調的中介。應用型高校發展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制度。

1. 建設校內校外結合、共容共生的制度體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應用型高校的組織制度,不僅要考慮校內,而且要考慮校外,建設校內校外結合、共容共生的制度體系,如:大學理事會;政府、企業、學校圓桌會議;大學-社區合作委員會;校企、院企合作委員會;等等。這還需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學校的校情,進行深入探討。

2. 探索資源轉化的路徑和制度。高校是一種需要消耗稀缺性資源的機構。資源既是教育發生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高校與社會互動與交換的載體。與學術型大學相比,地方應用型高校資源和資源結構方面存在更多的問題,問題主要有:資源總量稀缺;缺少穩定多元的資源籌措渠道;現有資源利用率不高;內部資源結構同質性過強;外部資源區域差異較大。

資源轉化是高校獲取資源的重要方式。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資源來源不可能僅僅依靠國家,需要向社會廣泛獲取資源;資源配置,無論政府資源,還是社會資源都要通過資源轉化的方式。在“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所需資源。

資源轉化在三維九要素中進行。三維九要素指:第一維基礎性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資源三個要素;第二維發展性資源,包括學術、市場、政府資源三個要素;第三維衍生性資源,包括觀念、文化、制度資源三個要素。資源轉化在這些要素中進行。資源轉化的路徑主要有:①結合型轉化——資源聯合嫁接路徑;②結構性轉化——資源結構優化路徑;③認知型轉化——資源內生路徑。

3. 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要和應用型高校發展相一致。原有教學管理制度是根據培養學術型人才制定的,現在情況變了,管理制度也要相應改變。2013年10月開始,文華學院組織5個小組,分別到教師、學生中征求意見,清理以往的制度文本,從教師聘任、人才培養、教學評價、學生管理等方面,修訂原有制度。在調查的基礎上,對16項制度進行了修訂,使之與應用型大學發展相適應。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一個新事物,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口號上,而要深入扎實地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和路徑。這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

  者:劉獻君,文華學院院長,湖北武漢 430074;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湖北武漢 430074

原文刊載于《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10期第6-10頁

    目: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