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成功舉辦第一屆“水利-數統-計通學科交叉融合與學術交流研討會”
2018-07-19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入推進《長沙理工大學推進“百強”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我校“水利工程”一級博士點建設,促進水利工程、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的學科發展與交叉融合,增加不同學科間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構建“水+數學+計算機”大學科群的“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由水利工程學科帶頭人蔣昌波教授和數學學科帶頭人黃立宏教授共同發起,水利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于7月19日周四上午在我校云塘校區理科樓B311室成功舉辦第一屆“水利-數統-計通學科交叉融合與學術交流研討會”。
會議首先由我校副校長蔣昌波教授致辭。蔣昌波深刻闡述了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構建“水+數學+計算機”大學科群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建議水利學院、數統學院、計通學院盡快凝練學科交叉方向,利用三個學院已有平臺設置交叉融合開放基金。通過開發基金,實質性推動三個學院科研的進一步交叉融合,并產出一批成果。以此為基礎,三個學院再進一步聯合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最終促進各學科的發展和共同進步。
隨后,會議開始第一階段“水利工程數學”議題,由水利工程學院院長胡旭躍教授主持,會議圍繞“基于動力學的數學建模與分析”、“水利工程大數據挖掘與統計分析”、“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優化與運籌”三個方向開展了研討。水利學院屈科博士做了“計算流體力學在水動力學中的應用與挑戰”報告,李毅博士做了“水工巖土工程數值分析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報告,孫士權副教授做了“水環境與水生態數值分析與應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報告,黃草博士做了“水資源復雜系統優化與數值模擬關鍵科學問題”報告,數統學院王佳伏副教授做了“右端不連續微分方程簡介及應用”報告,姜英軍教授做了“空間分數階偏微分方程區域分解法”報告,梁小林副教授做了“基于高維數據的幾類統計建模方法研究”報告,郎廣名副教授做了“大規模覆蓋信息系統屬性約簡研究及其應用”報告,戴志鋒副教授做了“金融優化與算法設計”報告。
緊接著,會議開始第二階段“水利信息工程”議題,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方瓊主持,會議圍繞“水利信息采集與傳輸”、“ 智慧水利技術與系統”、“水利圖像分析與理解”三個方向開展了研討。水利學院姚宇副教授做了“人工智能算法在海岸工程研究中的運用”報告,龍敏教授做了“數字內容安全”報告,胡立輝副研究員做了“湖南水路運輸動態監控平臺與應用研究”報告,曾道建博士做了“深度學習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應用”報告,向凌云博士做了“機器學習及其在信息隱藏與隱寫分析中的應用”報告,桂彥博士做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圖像編輯處理”報告。最后,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黃創霞教授組織了自由討論,并做會議總結。
近十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應用中,這些新技術不斷改變著社會生產組織方式和人們生活出行方式,強有力地推動信息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與變革進程。與此同時,學科群建設和學科交叉融合對于學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從全球范圍的學術、科技創新與學科關系看,原創成果大都是學科前沿和學科群交叉融合的結果。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學科群”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學科高度分化和綜合的結果。此次會議的召開,為三個學院今后進一步深化開展學科交叉融合奠定基礎,更加有利于整合學校的水利、數學、信息技術等優勢學科資源,打破現有學科、院系的屏蔽,有利于促進學科間的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學科間互聯互補、共生共榮的機制,現實學科發展的綜合效應、交叉效應和橫向效應,最終形成 “水+數學+計算機”大學科群的“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助力我校“百強大學”與“雙一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