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校2022年度優秀教學貢獻獎獲得者、數統學院仝青山老師(轉載《長沙理工大學校報》第2版面)
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進而教授學生相關理論知識,這正是仝青山一直秉持的教學理念——以研究導向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由于仝青山教授的《數學模型》《數學軟件》等課程存在一定難度,有些同學在學習伊始就產生了畏難心理。為此,仝青山想了不少辦法來激發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比如,在上課時,他經常會向同學們展示一些數模競賽中趣味性較強的真題,像“施肥效果分析”“足球隊排名”“最優捕魚策略”等等,當看到學生們對某道題特別感興趣時,仝青山就會停下來為他們詳細講解題目與相關知識點。
“仝老師總是想方設法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抽象概念。”仝青山的課給數統學院大二學生李光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教授“矩陣”的含義時,為了深化學生對矩陣的認識,仝青山當場用手機拍了一張景物照片,用MATLAB軟件讀取,形成一個由幾千行幾千列的數字組成的矩陣,再通過修改矩陣里的數據,讓圖片隨之改變,這使得在場的同學更直觀地理解了“矩陣”的作用。“將矩陣概念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更好地做信息化處理和圖像處理。”
對于賽前的學習與訓練,仝青山主張同學們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地進行學習,即在實際分析問題過程中發現自己不夠明晰的知識點,再有針對性地對相關領域進行探究。當大家的學習研究漸入佳境后,仝青山便每周組織一次數模研討會,讓學生定期匯報小組研究成果,在督促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與聯系。道卓2001班的劉權清表示:“在仝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小組針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步求解、文獻的查詢、問題的求解等方面能力都獲得了顯著提升。”
在競賽過程中,仝青山還尤為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干起了“后勤員”的活兒。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不超過3人,參賽者需要根據題目要求,最終提交一篇論文,而整個賽程通常只有72小時,解題時間比較緊湊,不少學生會在機房熬夜準備。出于對同學們身體健康的考慮,仝青山前兩天晚上會特地將機房鎖門,叮囑同學們不要熬夜,還經常為他們準備食物補充體力。2019年美賽期間,一名女同學因低血糖于凌晨在比賽場地昏倒,仝青山接到電話后立刻驅車帶她前往醫院治療,一直到她身體狀況好轉。
不論教學工作多忙,仝青山每周都會安排時間來關心了解班內同學的情況。在學生眼中,他是“能記住我們說過的很小一句話”的班主任。
每接手一屆學生,仝青山都會在剛入學時和每位同學逐個面談,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畢業學校、興趣愛好等等。“我想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心里。”他所在的辦公桌上壘著許多紙質資料,其中就包含了數學1901班的家困生名單、一張手寫的1901班準備考研學生的目標院校及專業,以及畢業后準備求職學生的相關簡歷等。
在數學1901班學生蘇比努爾的心中,仝青山是如同“父親”一樣的存在。四年的時間,她由“不敢找老師”轉變成了“樂意找老師”。
蘇比努爾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平常會做一些兼職和小生意賺取部分生活費,仝青山得知后默默記在了心里。一天,仝青山將蘇比努爾叫去辦公室,邀請蘇比努爾加入他的一個項目團隊,“我記得你有銷售方面的經驗,可以加入我們這個團隊鍛煉一下自己,也可以為你以后的就業做準備。”蘇比努爾如今回憶起當時仝青山對她說的話,依然感動不已:“仝老師善于發現我們的優點,并且會鼓勵我們不斷放大這些優點,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細致暖心是數學1901班費玲對仝青山最深的印象。一次,費玲在參加完學校的推免生評審會后,情緒有點低落,仝青山捕捉到了她的失落。當天下午,仝青山專門找費玲談話,向費玲介紹了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并讓她回去深入思考,若成功推免,再為她推薦研究方向。“仝老師說他怕直接給我推薦研究方向,會讓我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所以讓我自己想清楚后再做決定——他非常尊重我的獨立思想,這讓我特別感動。”最終,費玲成功保研我校應用數學專業。
在仝青山的辦公桌抽屜里,一直存放著一沓厚厚的規劃書——那是他要求每一屆學生手寫下的對大學四年的規劃。每一份規劃書,他都仔細查看、認真保存,以便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只有真正了解學生,走近他們、傾聽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引導他們走向大有作為的廣闊舞臺。”或許在仝青山心中,關心愛護學生,只是他二十七年來一直堅持做著的小事。
(學生記者 張宇萍 羅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