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海華,長沙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復分析的研究,且在分形幾何與調和分析領域也有所涉獵,涉及的具體研究方向有經典和隨機Loewner演化、解析函數的Cantor邊界性質和分形譜測度,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在Trans. Amer. Math. Soc.,J. Funct. Anal.,Sci. China Math.,Proc. Amer. Math. Soc.等期刊發表,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的資助。
近期,伍海華在分形譜測度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獨立作者在國際頂尖綜合類數學期刊《Advances in Mathematics》上發表了題為《Spectral self-similar measures with alternate contraction ratios and consecutive digits》的研究論文。該進展為研究非一致壓縮的分形譜測度搭建了一個合適的框架,為分形譜測度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研究內容;發現了測度及其卷積的譜性之間的必然聯系,為兩個無窮支撐測度的卷積的非譜證明提供了新的方法。
方向是引領前行的重要燈塔
對于所有科研工作者而言,確認方向是科研時所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伍海華也不例外。他認為科研選題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每當我們閱讀別人成果的時候,都要學會提出合適的問題,同時要用心思考是否可以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比如:別人的結果是否可以推廣?減少一些條件結論是否仍然成立?是否可以把問題做的更加完整?別人的方法是否可以寫成一般性的結果?
“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選擇的研究方向要容易上手,研究的方向上限要高。”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在充分考慮研究前景和個人興趣后,伍海華選擇了分形譜測法這一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方向,并作出了優秀成果。對于這次的優秀研究成果,伍海華謙遜地表示此次的成功少不了時運相助,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有這篇優秀成果的出現。
事實上,每一次成功的挖掘,既憑借運氣的輔佑,也深深依賴著日常堅持不懈積累的深厚功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伍海華認為,只有通過平時千錘百煉的學習積累,才能在挖掘探索中獲得一把趁手的“金鏟子”,在關鍵時刻抓住那一瞬間的靈感,登臨真知的殿堂。也正是因為伍海華的日常積累,他才能夠在研讀他人成果時捕捉到靈感并做出自己的成果。
堅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對于自己的科研之路,伍海華談到“科研就像挖礦,不是每一次的挖掘都會有即時的回報”。確實,沒有人的科研之路是一帆風順的,但正如牛頓而言,“我反復思索好幾個月,好幾年;有九十九次都是錯的,而第一百次我對了”,科研之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與磨難,而堅持是通往科研成果的唯一道路。
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是伍海華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科研中,許多科研人員都會面臨“拒稿”,從而導致研究成果流產,伍海華也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2017年,他曾向以色列數學雜志投稿,但因在2016年時有人已經發表過類似的論文,并采用同樣的解題方法,得到了幾乎一致的答案,伍海華因此遭到“拒稿”,這意味著他付出了一兩年的心血付諸東流。然而面對巨大的打擊,伍海華并沒有氣餒,也沒有因為被拒稿而感到動搖,而是重振旗鼓后仍堅定地選擇科研之路。
“從感性方面來看,我們要積極樂觀地對待拒稿這件事情,要永遠要相信自己能行,千萬不要對自己喪失信心,否則你無法堅持努力下去。從理性上來看,可能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你對投稿的論文期望太高,論文的實際水平可能低于期刊的門檻;二是審稿人對你的成果不感興趣,覺得論文很一般,不推薦發表。”他認為面對困難首先要想著去克服,如果論文可以改進得讓結果變得更好,那就繼續想辦法改進;如果暫時沒有好的辦法,那也不要放棄,繼續想就是了。正是憑借對真知的執著,伍海華才能在科研之路上堅持不懈、攻堅克難。
興趣是探索未知的不竭動力
伍海華對真知的執著還要歸結于他對科研的濃厚興趣。有興趣作為探索的內驅力,伍海華更不遺余力地投入科研中。作為數學工作者,他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坐得住“冷板凳”。他會為了推導出一個公式而廢寢忘食,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世界里,不斷挑戰自己的思維極限;也會為了想出一個精妙的證明方法伏案深思,通宵熬夜。
雖然有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課程,但他仍然在教學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將大量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研究工作中,不斷追求卓越。他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研究環節,從課題的選擇到實驗的設計,再到數據的分析,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為了獲取更準確的研究結果,他反復實驗、精心求證,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盡管教學任務繁重,但他仍然熱愛著數學、專注于數學、沉迷于數學。正是這種專注和執著,讓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伍海華對科研的濃厚興趣更表現在他不斷追求創新。他不滿足于現有的研究成果,總是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問題,尋找新的突破點。他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同行們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心得和經驗,同時也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靈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伍海華從不氣餒。他將每一次失敗都視為一次寶貴的經驗教訓,從中找出問題所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方法。他相信,只有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才能最終走向成功。伍海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科研精神,成為了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在他的引領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做到“夯實基礎,勇于攀登”,積極投身于科研事業,為科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日拱一卒,無數次沉思的瞬間都孕育著探索未知的瑩瑩之火;功不唐捐,最后高舉著火炬照耀知識的殿堂。伍海華追求真知,努力探索永無止境的知識盡頭;秉持學者風范,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縱橫學海,志向不改;對學子關懷,教導學生努力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積極的態度、踏實的行動為廣大學子樹立學習榜樣。
(文/劉熙蕾 圖/伍海華 審/鄧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