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寒,卻仍抵不過數統學子暖心的善舉,為了增強數統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奉獻數統er的愛心。3月16日下午兩點半,數統學院實踐部帶領同學們前往敬老院--“雨花老人之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剛到敬老院時,實踐部徐巍帶著志愿者們探訪了老人居住的地方,我們向老人們親切地問候,老人們也慈祥地看著我們。隨后,我們在老人的活動大廳里集合,實踐部成員整理了活動材料,并且給想要剪窗花的老人分發了工具。我們開始和老人們一起剪窗花,與老人們一起折紙,老人們雖然手腳不太方便,但顯然也很快樂,想與我們一起完成作品,志愿者們細心地教老人們剪窗花的方法,并將好看的窗花當作禮物送給了老人。一愛唱民歌的志愿者坐在老人身邊,帶著老人們一起唱歌,氣氛也漸漸被帶動,志愿者們與老人的距離也更近了,老人們笑著唱歌,我們也邊鼓掌邊唱起了歌,老人的歌聲是嘹亮的也是自豪的,像是回到了久遠的年代。還有一些志愿者們在旁邊給老人們寫對聯,祝福老人們,并將對聯貼在老人房間的墻壁上。活動結束后,為保障老人的安全,志愿者們紛紛把老人送回了房間,并與他們聊天,老人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志愿者們認真聆聽,還贈送給老人數統學院常青樹明信片,上面是志愿者們對老人們想說的話。最后,我們與老人們拍照留念,留下這段美好的記憶。
愛與溫暖,伴我同行。這次敬老院活動雖然只有近兩小時,可它帶給我們彼此的溫暖,會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伴我們同行。離別的時候老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給我們最好的回報,我想,在很久以后回憶起來那些笑臉,也會心里突然心事開闊吧。之前在電視上每每看到有關孤寡老人的公益廣告,便潸然淚下,他們沒有子女沒有老伴,往后余生也只能是一天又一天的消遣時光,該是多么孤寂無奈啊。希望我們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給他們多一些的陪伴,多一分的幸福。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有一分光就發一分熱,照亮老人們,也同時照亮我們自己。
信計2001班的程青暉活動感想: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能老是待在風平浪靜的象牙塔下做著天真的事,應該做一些事情回饋社會。應學校要求,同時也為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我和十幾名志愿者一起前往雨花老人之家,給“三無”老人們帶去溫暖。志愿者們很快就加入了狀態,在剪紙的同時還積極的同老人們一起聊天,詢問身體情況等等。整個活動場所除了志愿者們的干勁外,還有老人和工作人員的歡聲笑語。在給老人們帶去溫暖的同時,我也感悟了許多。
我交流最多的是一位年僅55歲的奶奶,在跟她的交流中,讓我還想到了我自己的奶奶。我向奶奶詢問了平時的生活狀況,奶奶也很熱情的回答了我,還告訴我她最喜歡吃的就是食堂的粉,很好吃!一個多小時很快就在我跟奶奶的聊天中流逝,奶奶很開心,我離開之前還讓我路上小心,但對我來說,卻有一些遺憾,遺憾的是我沒能剪出一個讓奶奶滿意花,也不會給奶奶親手折一個千紙鶴,連最后貼在奶奶門上的福字也是其他志愿者寫的,總之就是沒能親手為奶奶做一點兒手工作品,所以這也讓我意識到我的動手能力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平時得多學一學,希望下一次有機會可以親手送給奶奶一份小禮物。
此外,我也認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更多的接觸社會實踐,這次活動既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溫暖,也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老人們那落寞的眼神,被歲月摧折的脊背,被時光的車輪碾過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無一不在告誡我們要及時盡孝。而作為青年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盡自己的“孫輩”之孝,為這群因孤獨而相伴的老人們帶去一絲溫暖。而這溫暖,無關物質,只是精神上的陪伴,或許只是陪他們聊聊天、唱唱歌。所以,在此也呼吁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多多關注他們,讓老人們的不再孤單,能夠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