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厚祥教授,男,博士, 1965年4月出生,湖南省邵陽人。研究生導師,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湖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2004年晉升為教授。
先后主持縱橫向科研項目35項,還參加“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縱橫向科研項目30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并在《土木工程學報》、《中國公路學報》、《巖土工程學報》、《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及國際、國內重大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其中已被SCI檢索收錄2篇,EI檢索收錄10篇,ISTP檢索收錄1篇,獲湖南省第八屆、第十一屆自然科學一等優秀論文獎各1篇,獲全國性的優秀論文獎5篇。
主持《土力學》省級重點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作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主編《土力學》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榮獲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課程和湖南省省級精品課程;主持校教研項目4項,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公開發表教研論文8篇。
一、 教育背景
1984.8~1988.7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 本科 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1.9~1993.12 武漢大學水利工程系水工結構專業 碩士研究生 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4.9~2008.5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巖土工程專業 博士研究生 獲工學博士學位
二、 目前研究領域或主要研究方向
(1)隧道與地下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
(2)巖土工程數值仿真分析
(3)特殊土改良與環境巖土工程
(4)地基處理與邊坡加固
三、 已完成或已在承擔的主要課題
(1)“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礦漿的高濃度輸送與堆壩技術研究(編號75-29-02-04) 已完成
(2)交通部“九五”行業聯合科技攻關項目:高等級公路橋頭及過路構造物墻背填筑成套技術開發研究(95-05-01-46) 已完成
(3)邯邢冶金礦山局西石門鐵礦優化高筑子壩新工藝與綜合防汛措施研究 已完成
(4)土工格網優化處理橋頭跳車技術及三維數值分析研究 已完成
(5)廣東陽茂高速公路高液限土改良與路基修筑成套技術研究 已完成
(6)武鋼大冶鐵礦白雉山尾礦庫筑壩技術及壩體動力穩定性分析試驗研究,已完成
(7)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地下工程爆破對地面建筑物震動破壞閾值的研究(03JJY3078),已完成
(8)攀鋼集團礦業公司馬家田尾礦庫壩體穩定性研究,已完成
(9)隧洞安全監測與仿真反演分析新技術,已完成
(10)尾礦壩固結滲流與動力穩定性分析及后處理程序的開發,已完成
(11)長沙理工大學基金項目:公路隧道支護優化設計理論研究(30007),已完成
(12)常德千噸級碼頭軟弱地基加固技術的研究,已完成
(13)上海外高橋港區道路堆場半剛性基層瀝青鋪面典型結構及其應用研究,已完成
(14)湘西吉首至羅依溪二級公路滑坡治理及邊坡防護技術研究,已完成
(15)湖南省耒陽至宜章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觀測和高路堤穩定技術研究,已完成
(16)廣西桂柳高速公路潮水隧道穩定安全診斷評估研究,已完成
(17)華潤電力曹妃甸取水溝箱涵基坑降水及邊坡穩定技術的研究,已完成
(18)東莞市西部干道軟基監測技術研究,已完成
(19)沅江港水中填土形成堆場陸域的穩定技術及沉降規律的試驗研究,已完成
(17)湖南省交通科技創新項目:基于圍巖巖性分析的公路隧道結構優化與仿真分析(2013031),在研
(18)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高地應力下深埋長大公路隧道的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10A007),在研
(19)龍廈鐵路石橋頭隧道施工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規律研究,在研
(20)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那丘隧道施工監控量測技術研究,在研
四、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1)公路工程地基處理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7月
(2)土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
五、 已發表的學術論文
【1】柳厚祥、廖 雪、李 寧等,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的二維變分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07,20(4):7~11(EIP073610802344)
【2】 柳厚祥、李 寧、廖 雪等,考慮應力場與滲流場耦合的尾礦壩非穩定滲流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7):2870~2875(EIP04488687531)
【3】柳厚祥、任志勇、陳思宇,隧道不同位置下穿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的變形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4,47(8):128~137(EIP145110317378)
【4】柳厚祥、王開治,旋流器與分散管聯合堆筑尾礦壩地震反應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1999,21(2):171~176
【5】柳厚祥、方風華,李 寧,吳從師,地鐵隧道施工誘發樁基變形的數值仿真分析 [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4):771 ~777. (EIP074110859397)
【6】Liu Houxiang、Li Ning、Liao Xue et al,Numerical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Due to Urban Metro Tunneling[J] (Ei收錄),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I,2011
【7】柳厚祥、方風華,預埋式多點位移計現場確定圍巖松動圈的方法研究[J],礦冶工程,2006,26(1):1~4 (Ei收錄)
【8】柳厚祥、龔錦林,石灰攪拌樁加固碼頭岸坡軟土地基的沉降分析[J],水運工程2004,29(10):45~49
【9】柳厚祥、廖 雪、李 寧,高尾礦壩的有效應力地震反應分析[J],振動與沖擊,2008,27(1):65~70(EIP081111147139)
【10】 Liu Houxiang、Li Ning、Liao Xue et al,A new technique of combining accretion by cyclone separator and scattertube for tailings da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11(2):185~191(SCI:848IF、EIP04378355273)
【11】 柳厚祥、廖 雪、吳從師等,公路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技術研究的現狀與進展[J],建筑技術,2005,36(6):460~461
【12】 柳厚祥、宋 軍、張起森等,石灰改良高液限路用性能的試驗研究,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4,21(1):55~58
【13】 LIU Hou-xiang、LI Ning、IAO Xue et al,Effective stress analysis method of seismic response for high tailings da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7,14(1):129~134(SCI:162JP 、EIP072510666150)
【14】宋 軍、柳厚祥、張起森等,康耐改善高液限土工程特性的試驗研究[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4,20(3):38~42
【15】柳厚祥、余志江、李 寧、廖 雪,高液限土工程特性改良的試驗研究 [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08,24(2).
【16】 李 寧、王 柱、韓 煊、柳厚祥,地鐵開挖對上部樁基變形的影響研究[J], 土木工程學報,2006,39(10):107~111(EIP065110317378)
【17】王炳軍,李 寧,柳厚祥等. 地鐵隧道盾構法施工對樁基變形與內力的影響[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3(3):35~40.
【18】鐘敏雄、劉世武、柳厚祥,康耐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5,22(1):43~47
【19】柳厚祥、 潘旭東、 余志江,隧道施工引起地表變形預測的半解析法[J],公路工程,2009,34(5):79~84
【20】蘇忖安、王均星、柳厚祥,水電站廠房上游邊坡分期開挖穩定性極限平衡分析[J],湖南水利水電,2007,(1):7~9
【21】朱才輝、李寧、柳厚祥,盾構施工工藝誘發地表沉降規律淺析[J].巖土力學,2011, 32(1):158~164
【22】柳厚祥,胡勇軍,曹志偉等,基于模糊聚類理論的公路邊坡穩定性分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5):49~55
【23】柳厚祥,鄭智雄,胡勇軍等,層狀巖體不同傾角對高地應力隧道穩定性影響分析[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4,30(2):46~50
【24】柳厚祥,姚慶龍,高地應力隧道施工對圍巖應力與變形的影響研究[J],2012,20(1):56~60
【25】胡勇軍,柳厚祥,甘濟平等,基于模糊相似聚類神經網絡模型的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J],公路,2015,(7):29~37
八、 所獲學術榮譽及學術影響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會員、中國冶金建筑工程學會會員,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湖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 國務院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評審專家,湖南、北京、上海、浙江、廣西、廣東、江西等省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湖南、浙江、上海、江西、廣西、廣東、北京、河北、貴州等省及交通部、教育部科技項目評審專家。還擔任巖土工程學報、巖土力學等10余種學術刊物的審稿專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