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當前位置:首頁 > 學科學術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清代前中期文學思潮的嬗變—吳兆路教授受邀線上講座

發布日期:2020年09月27日 來源: 作者:

2020年9月23日下午7點30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副主任吳兆路應長沙理工大學邀請,通過騰訊會議進行了一場以“清代前中期文學思潮的嬗變”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由文新系成松柳教授主持,來自文新系各級研究生、本科生、部分老師,共一百多人參與聆聽了本次線上講座。

清代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歷程中一個集大成的總結時代,吳兆路教授用宏觀的視角從清朝的政治發展變化切入,聯系到清朝前中期思想文化的變化。

首先,清初在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清王朝一邊進行武力征服,嚴加控管思想文化,一邊又以各種手段籠絡人才,這個由少數民族主政的王朝并沒有使中國傳統文化斷裂。吳兆路教授總結了清前期詩、詞、文、小說等各種文學現象的發展狀況。然后以王士禛的《秋柳》四首為例具體分析了清初的詩學思潮從明清之際的哀怨痛哭之音轉到順、康之際的溫厚和平之音的詩風變化,指出清朝前期的文人理智上認同滿清統治,而情感上眷顧故明,這種理智與情感的矛盾其實也是一種現實利益與內省深處建立在民族情感之上的道義之間的矛盾。

接著,吳兆路教授分析了清朝中期學術文化思潮的“回歸”和“穴結”,這種情況的形成是伴隨“盛世”的到來而悄然出現的。這部分內容吳兆路教授圍繞《四庫全書》的纂修展開,娓娓道來,重點分析了參與《四庫全書》編纂的一個重要人物紀曉嵐“至性至情”、“平心而論”的文學思想。同時把乾隆時代的發展和世界上主要發生的幾個重大事件放在一起作了一個比較,說明西方工業科技的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潮流,而此時清朝還陶醉在“天朝上國”中。

最后吳教授對本次講座內容做了一個總結:清朝前期主要以明朝遺民的文學為基礎,后半段開始出現傷痕文學,步入中期以后,社會穩定,經濟有了大幅度發展,加上乾嘉漢學的影響,文學創作逐漸有了更多清朝的文化特征。

在講座過程中,吳兆路教授思路嚴謹,貫通古今中外,體現出深厚的學問修養。講座結束后,同學們積極提問,并得到吳兆路教授耐心的解答。成松柳教授評價吳兆路教授在清朝大興文字獄又大興文教這樣一個復雜交糾的情況下,抽絲剝繭,又放在世界文學視角下,把清代前中期的文學思潮與創作的變化梳理地清晰明白;同時在學術研究上,也給了正在求學的學生以很好的啟示。

本次講座確實是一場讓人受益匪淺的文學盛宴,促進了同學們對于學術問題和學術方法的進一步思考。(文/張碧云)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