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上午九點,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趙樹勤教授受長沙理工大學邀請,通過騰訊會議進行了以“‘房間的構建’——1980年代以來女性文學的嬗變與反思”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由文新系易彬教授主持,來自文新系各級研究生、本科生、部分老師以及校外的人士,共計近300人參與了會議。
女性文學一直是現當代文學中一個不容忽視、常談常新的話題,趙樹勤教授此次以“房間的構建”為切入點展開,談到1980年代以來女性文學的嬗變以及對當下女性文學創作所存在問題的反思。講座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房間”的建造;二、“房間”的閉鎖;三、“房間”的敞開。
趙教授首先以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一間自己的房間》講述了“房間”這個概念在女性文學中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來,中國女作家自覺接過伍爾芙“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的這面旗幟,開始建構起女性自我書寫的物質與精神空間,成就了當代女性創作前所未有的亮麗風景。趙樹勤教授將中國女性文學中“房間”的建造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80年代初為第一階段,這是一個女性意識形成、女性價值發現的時期。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為第二階段,這是女性話語摸索建構的階段。90年代中后期為第三個階段,這是中國女性文學步入多元化的女性話語構建階段,這個時期的女性文學已發展成與其它文學現象平分秋色的文學潮流。對女性私人生活場景的演繹、女性家族史的講述、城市女性風景的展示構成了此期女性文學書寫的重要組成部分。
趙樹勤教授談到在女性文學異軍突起的同時,也指出日益暴露出其局限與迷誤。某些女作家正是被這間“自己屋子”拘禁了,在維護和伸展自己的同時也迷失和閉鎖了自己。趙教授指出“房間”的閉鎖集中體現在了女性作家創作中身體經驗的沉迷于放縱、私人景觀的封閉性與模式化、對底層關懷的淡薄這三個方面。
而陷入局限與迷誤之中的中國女性文學又該何去何從呢?
趙教授接著談到了關于這間啟發了女作家也困住了女作家的“房間”的如何敞開的問題。女性創作要走出沉溺“身體”和囿于“私人生活”的局限關鍵在于打破“房間”的囚禁與封閉,敞開門窗,從個人走向公共,關注底層和廣大社會。最后趙教授還談到了女作家作品的影視改編現象,提及了在大眾傳媒時代,女性文學的生產及傳播等問題。以及表達了自己對中國女性文學的希冀,相信在21世紀,女性文學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春天。由始到終,趙教授層層推進、邏輯清晰地向我們開了一場關于19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文學嬗變的過程與對女性文學創作困境反思的精彩講座,令在座聆聽的師生們都受益匪淺。
講座最后,是同學們的發言提問環節,大家都十分積極地提出了自己對女性文學相關問題的思考與疑問, “21世紀女性學者學術研究的困境、機遇與挑戰”、“網絡時代下女性文學的地域性問題”、“如何看待目前生活中或學術界對女性主義的偏見”……同學們的熱情提問涉及到等等與現實生活與學術生活中女性文學有關的內容。趙樹勤教授也一一予以解答,闡述了對問題的個人見解。最后還談到了文科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問題,趙教授提出希望大家要扎實認真地去閱讀,勤快地去動筆寫作,多多地思考與修改。
在特殊的疫情期間,我們雖身處各地,難以線下見面交談。但對知識、對學術的這份熱情,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的這份動力,仍能使我們能克服種種困難,匯集一堂,認真聆聽趙教授的精彩講座。我們也期盼,21世紀,女性文學能迎來更好的春天,開拓更多的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