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晚,第三期金嶺讀書會“悅讀經典”系列活動在我校金盆嶺校區9教218教室順利舉辦。此次活動以“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在數智時代下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戴鈺、趙繼光主任出席,陳一點老師點評,前央視主持人、瑞士國家電視臺法語主播褚笑為特邀嘉賓,24級新聞班黃星海、冀美靈、蔣雨恬三位同學進行匯報分享,程妍主持,24級新聞班全體研究生參與此次活動。
活動伊始,主持人程妍對本期閱讀書籍《未來是濕的》進行了簡單介紹。接著,黃星海、冀美靈、蔣雨恬三位同學圍繞該書籍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如無組織的組織對社會治理的影響需要辯證看待、飯圈文化對于建構網絡社會的影響以及如何厘清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和“烏合之眾”的邊界等。
隨后,前央視主持人褚笑針對同學們在活動前提出的兩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是在國際傳播中如何展現中國的真實面貌并消除誤解;二是出于怎樣的契機和考慮離開央視。她指出,當前國際傳播存在媒體報道凸顯沖突性議題、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之間存在傳播隔閡等難點。基于此,褚笑老師從以人為本位的角度提出,需拋開對立、抗爭、情緒化等情感慣習進行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溝通與連接,并強調“講故事”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性。之后,她從自身經歷出發向同學們分享了新聞從業的真實故事,鼓勵大家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以此付諸最大的努力。
活動的最后,陳一點老師對此次活動進行了點評與總結。首先,他針對匯報環節中同學們對該書籍存在邏輯不連貫的疑惑進行了詳盡而清晰的解答。接著,陳一點老師對該書籍觀點演進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即從前現代社會的“硬件”,如物理設備;到現代社會中的“軟件”,如計算機程序;再到“濕件”時代的來臨,如知識民主化、社會結構扁平化以及文化創造多元化等,象征著人們正朝著后現代社會邁進。他進一步指出,同學們對于經典書籍中理論的沿用應提出新思考并保持更新。
本期金嶺讀書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過深入探討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在數智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更能清晰地認識到這個時代的特點和趨勢。讓我們攜手共進,通過閱讀經典,走出經典,以更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思維,迎接數智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
圖/劉杰昊 文/鐘霈寧 審/戴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