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7點,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青年博士論壇暨研究生學術沙龍活動在金盆嶺校區7號教學樓306室舉行,岳利民、馮利華、唐昱等老師擔任嘉賓。

(圖一:徐多懿博士進行學術分享)
在主題發言環節,徐多懿博士以《顏氏家訓》“薑菜”的釋讀為例對語料的選擇與鑒別作了分享。她強調恰當使用語料是漢語史研究的前提,因此語料的選擇與鑒別尤為重要。《顏氏家訓·風操》中“薑菜”一詞的誤釋提醒我們,文獻例證需要小心使用,仔細鑒別。利用多樣而可靠的“同時資料”,如敦煌寫本文獻、佛經文獻、早期抄刻本文獻可以幫助我們還原古代語言的真實面貌。

(圖二:馮利華老師對徐博士的分享進行點評)

(圖三:岳利民老師對徐博士的分享進行點評)
隨后,各位評委老師對徐博士的學術分享進行點評討論。岳利民老師肯定了徐博士的嚴謹態度,指出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做學術研究的生命。馮利華老師認為徐博士行文流暢,邏輯清晰,觀點有破有立,為大家作了一個很好的學術示范。唐昱老師就文獻的查找方式與徐博士作了相關探討。
21級中國語言研究生胡樂霞以“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試析網絡應答語在網絡會話中的應用”為題作了分享。胡樂霞同學從網絡應答語的定義出發,以“呵呵”等舉例,分析網絡應答語的類型和影響因素。分享結束后,老師與同學就研究主題的注意事項進行了交流溝通。

(圖四:評委老師與學術分享老師、學生合影)
本次活動是文新學院青年博士論壇暨研究生學術沙龍系列活動的第一次語言學方向的分享,參與沙龍活動的同學熱情高漲,表示此次交流為論文的撰寫帶來了新思路,收獲頗豐。
(圖/文佩鋒,文/湯雅雯,審/ 王雨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