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晚,第二期“長理中文嶺上談”師生交流活動在長沙理工大學金盆嶺校區九號教學樓中文系會議室舉行。今年正值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建系40周年,為了增進對中文系建設歷史的了解,學習前輩的求學治學經驗,中文教工黨支部特別邀請親歷中文系最初建設過程的成松柳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文新學院陳仁凱書記、周云鵬副院長、鄭劭榮教授、建筑學院副院長歐陽國輝教授、王軼老師、圖書館張裴皓老師與中文系部分老師也來到現場,全程參加了本次活動。
暢談歷史,展現中文傳承
成松柳教授首先向現場師生講述了長理中文系的發展歷程。從國學大師程千帆先生對長理中文系師門傳承的重要影響,到建系初始三十多位老師對一兩個班學生“手把手”式的教學,成教授向大家生動講述了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40年來的建設歷程,并勉勵現場師生秉承中文傳統,發揚中文特色,永葆中文情懷。
作為50后的中文系資深教授,成教授也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求學歷程,回憶了當年為借一本宋詞走幾十里山路、手抄下來,在極其簡陋的房子里艱難備考等往事,老師對閱讀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讓同學們發出了陣陣感嘆聲。
耐心答疑,細談治學之道
在提問答疑環節中,圍繞同學們在學習中的困惑,老師們分享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治學方法。關于文學評論寫作,周云鵬副院長囑咐同學們要有意識地突破浮淺印象式、面面俱到式的讀后感寫法,注意選擇新鮮的切入點;成松柳教授建議同學們從對優秀文學評論的“重寫”開始,將自己習作與優秀評論進行對比揣摩,從邏輯結構到文字表述,不斷精進。針對同學們普遍感到閱讀時間不夠的問題,成教授分享了自己從不帶手機進書房的閱讀習慣,強調了自律在時間管理中的作用;同時他提出,對書要有選擇,對書的讀法也要有選擇,書可以有三種讀法:一是“躺著讀”,即隨意翻閱,積累閱歷;二是“坐著讀”,要重溫經典,常讀常新;三是“站著讀”,應嚴肅思考,入腦入心。
見仁見智,共享人生智慧
現場有同學提出:怎樣才能讓“快節奏”的生活“慢”下來?成松柳教授、歐陽國輝教授給出了不同“答案”。成教授認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于“快”或“慢”有不同的需求,年輕人的生活可以快一點;如果感到太快,那就讀書,真正的閱讀可以讓生活慢下來。歐陽教授結合書法愛好,認為當人沉浸在藝術中,自然會感到“慢”,因此,不妨有意識地培養藝術類的興趣愛好;不僅如此,當一個人去幫助其他人獲得快樂,就會感到時間是過得有意義的,也就不會為時間過得太快而焦慮。

名篇接龍,贈書勉勵同學
在交流過程中,成教授即興展示了經典記誦的扎實功底,并與現場同學展開了詩詞背誦接龍挑戰。范仲淹名篇《岳陽樓記》的吟誦聲伴隨著大家的歡聲笑語在室內回響。隨后,成教授向背誦得最流利的同學當場簽贈專著,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用心完善,傳遞中文溫度
“有趣有益”是“長理中文嶺上談”的活動宗旨,通過線上線下廣泛征集意見,中文教工黨支部不斷充實內容,完善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師生參與其中。在此次活動中,同學們驚喜地發現,會場增設了可供大家合影留念的打卡展板。展板上“長理中文嶺上談”為蘇軾字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為黃庭堅字體,配以“陋室銘圖”為背景,表達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美好愿景。活動場所設在中文系會議室,采用師生圍坐于大會議桌的形式,是從空間上拉近師生距離的一種新嘗試。本次抽獎贈書環節采用了學習通投屏的方式,同學們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名字快速滾動,參與感更強了。
活動結束后,同學們在學習通平臺紛紛留言:“能感受到老師們特別特別用心!很開心有這次交流的機會,我們之間的距離不再是講臺和課桌椅,而是緊挨著坐在一起”,“因為位置不夠老師還把最好的位置都留給我們了真的好感動”,“收獲滿滿,像茶話會,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心靈上的洗滌”,“是一次很棒的文學體驗活動,感受到了中文系特有的情趣和溫暖。”
(文/任源 盧賽 胡姣妮 曹律晴 圖/黃瑩 審/周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