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弘揚黨的優良傳統,7月6日,新聞教工黨支部前往隆平水稻博物館與湖南米升文化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一株平凡的水稻如何承載中華萬年的農耕文明歷史,一代科學家經歷過哪些艱辛探索?走進隆平水稻博物館,通過展品陳列與現代科技技術,立體呈現中國稻作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雜交水稻科技成就與世界影響?!按蠹疑砗缶褪蔷嘟窦s5300年至4000年的炭化稻谷?!敝Р奎h員跟隨講解員生動的講述,近距離觀看歷史文物,認真聆聽袁隆平院士“探索三系育種”“兩闖兩系配套”“實現兩個夢想”等科研故事,深受鼓舞。
袁隆平院士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為中國糧食自給和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以及心系蒼生、淡泊名利的人格風范,激發每一位黨員從科學家精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支部黨員走進湖南升印軒米升文化博物館,滿墻形態不一、紋飾多樣的米升承載著中華農耕文化的歷史,頓時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參觀期間,黨支部成員與館方代表舉行座談會,長沙理工大學文新學院院長劉建新表示,米升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連,博物館需要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講好文物故事。他期待構建校地合作,深化高?;鶎狱h建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讓紅色精神在祖國大地上煥發活力。
此次活動后,黨員同志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當心懷“國之大者”,扎根中國大地,書寫高等教育的實踐答卷。(文/王春曉 圖/戴鈺 審核/伍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