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為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堅定青年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念,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開展了“五老牽手大學生,革命精神代代傳”主題黨日活動。
在活動教室,大家認真觀看了紀錄片《吾愛吾國》,了解了“兩彈一星”功勛人物、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老先生的事跡。“上天的東西,99分都是不及格!”這是陸老先生的名言。1996年,長征三號乙發射失敗,76歲的陸元九第一時間感到現場調查事故原因,連續三個多月睡不著覺;如今,已經101歲的陸元九仍然保持著自律的生活習慣,將“不急、不惱、不懶、不饞”的“四不”原則貼在桌前,時刻警醒自己。他用四個字告誡年輕人——“要說真話”。
陸元九老先生的事跡讓在場的黨員感到十分動容。觀影結束后,黨員們紛紛分享自己的觀看感受。劉家承說:“陸元九老先生身上有兩個特質值得我們學習,一是熱愛祖國,二是不忘初心。作為黨員,我們要接過上一代人的接力棒,主動承擔黨員的責任,將‘五老’精神發揚光大。”婁佳說:“陸老先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一句是‘學科學救中國’,另一句是‘做一個講真話的人’。在飽受歧視的環境下,陸老先生能夠忍辱負重,專心學習科學知識,為國家做貢獻,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作為新聞學子,我們也要銘記老先生‘講真話’的教誨,銘記職業規范,學好專業知識,做到實事求是。”
接著,黨員們聯系生活實際,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五老”故事。趙倩男說,自己的姥姥是一名70多歲的老黨員,黨齡已經有30年。疫情期間,姥姥作為黨員每天堅守在志愿崗位,頂著寒風統計當地人員流動情況。“姥姥雖然年邁,但始終沒有松懈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忘記服務人民,這讓我非常感動。”王雨菲則分享了長沙理工大學78歲的老教師陳均杰的事跡。“陳均杰老師已經退休20年了,但為了讓學生們找到工作,仍然不遺余力地奔波各地、聯系單位,義務幫助了100多名困難學生順利就業。這種熱心服務他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五老”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表達。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生黨員們進一步了解了“五老”精神的內涵。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弘揚‘五老’精神、學習‘五老’精神,傳承上一代人的優秀品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文、圖:楚艷鴿、田雨露、李雨菲,審:楚艷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