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介
鄭劭榮,男,1971年8月出生,湖南隆回人,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二、教育背景
2002年7月至今,任教于長沙理工大學文新學院中文系。
三、從事研究的學科專業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從事研究的學科專業領域:中國古代文學
主要研究方向:戲曲史、元明清文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主持及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1.2018年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湖南戲曲口述劇本搶救性整理與研究”(在研)。
2.2017年主持湖南省社科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資助“湖南戲曲口述史料的采集與研究”(結項)。
3.201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口述戲劇史料學研究”(在研)。
4.2011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傳統戲曲口頭劇本研究”(結項)。
5.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記憶·編創·表演—傳統戲曲口述劇本形態研究”(結項)。
6.2013年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明清戲曲在湘西辰河戲中的遺存與嬗變研究”(結項)。
7. 2009年主持湖南省教研教改課題“現代文化語境下高校傳統戲曲教育創新研究與實踐——以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為例”(結項)。
8.2016年主持湖南省教研教改課題“通識教育視域下戲曲教育綜合改革與實踐”(結項)。
9.2006年主持湖南省教育廳課題“湖南民間小戲的歷史傳承及其瀕危現狀”(結項)。
10.2004年主持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子項目“中國影戲的審美特征及其與姊妹藝術關系研究”(結項)。
五、已出版的主要著作及已發表的主要論文
(一)著作
1.《中國傳統戲曲口頭劇本研究》(獨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
2.《大學應用語文》(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中國影戲特征及其姊妹藝術》(獨著),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4.《俠客》(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第一作者),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版。
(二)主要論文
1.《中國戲劇的無形劇本》,《光明日報理論版》,2018.08
2.《中國口述戲劇史料研究芻議》,《戲曲研究》CSSCI,2018.12
3.《中國戲劇口述傳統淵源及其形態》,《《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CSSCI,2018.01
4.《口述的力量:論辰河高腔文本的生成》,《戲劇文學》,2016.03
5.《舞臺生活四十年與口述戲劇史研究》,《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CSSCI,2016.11
6.《20世紀以來口述戲劇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戲曲藝術》CSSCI,2016.08
7.《表演中的創作:明清傳奇口頭編創藝術探論》,《戲劇藝術》,2014.04
8.《從口頭走向書面:論戲曲口述劇本的定型書寫》,《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5
9.《“幕表戲”的歷史困境及其生存現狀》,《文藝研究》,2013.08
10.《從書場走向舞臺:民間說唱與戲曲口頭劇本的形成》,《天府新論》,2013.03
11.《元雜劇口頭編演形態探論:以《元刊雜劇三十種》為中心》,《東疆學刊》,2013.07
12.《舞臺上的創作:戲曲“口頭劇本”的編演伎藝及其藝術成因》,《中華戲曲》,2013.02
13.《論戲曲中賦的淵源——兼論口頭劇本的形成》,《江海學刊》,2012.03。
14.《辰河高腔“條綱戲”的編創及其演劇形態探究》,《文化遺產》,2012.10
15.《論元雜劇的口頭編創特征》,《東疆學刊》,2012.07
16.《優戲與戲曲口述劇本的起源》,《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07
17.《中國影戲表演模式敘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07
18.《論宋元戲曲“科介”之藝術淵源》,《戲曲藝術》,2010.05
19.13.《我國影戲的演進及其現代轉型》,《文化遺產》,2009.01
20.《我國儀式性影戲演出及其民俗功能》,《寧夏社會科學學報》,2008.03
21.《宋代非戲劇類影戲考釋》,《藝術百家》,2008.01
16.《論我國影戲藝術的現代轉型》,《四川戲劇》,2008.04
17.《湖南花鼓戲與儺俗淵源考》,《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06
18.《湖南花鼓戲與儺俗淵源考》,《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06
19.《冀東皮影戲戲臺與影人體制流變考述及其現狀調查》,《民俗曲藝》(臺灣),2007.03
20.《從唐宋說唱伎藝與民間剪紙看我國影戲的形成》,《民間文化論壇》,2006.03
21.《中國影戲研究述評》,《民族藝術》,2006.01
六、所獲學術榮譽及學術影響
1.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