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湖南訊(通訊員 鄧銘華)7月2號,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成松柳教授、顏建華、寧淑華三位教授,在學校研究生院田上副院長的陪同下,驅車五個小時,從長沙來到學校扶貧點新寧縣水廟中學,給學生們做了主題分別為《詩與詩意》、《古典詩歌的吟誦》等講座,助力文化和教育扶貧。
此次講座是長沙理工大學支教研究生開展的“耕讀倉”傳統文化教育的拓展活動。長沙理工大學在產業扶貧的同時,堅持教育和文化扶貧,因地置宜,建起了耕讀倉,帶領鄉村孩子讀經典。扶貧支教隊成員鄧銘華同學在每周六晚的“耕讀倉”授課中發現,孩子們對優秀傳統文化充滿熱愛和向往。為了滿足孩子們的興趣,讓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他們的心田,支教隊和研究生院邀請了學校古典詩詞研究專家,成松柳教授、顏建華和寧淑華教授來給孩子們講解詩藝和讀書。
7月2號,經過近5小時的車程,成松柳教授一行來到水廟中學。下午2點半,講座正式開始。成松柳教授首先從大家熟悉的孟浩然《春曉》一詩引入,談到欣賞古典詩歌的第一個維度:在腦海里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其次,又從李白《贈汪倫》一詩發散開來,以此詩的寫作逸事,指出具體古典詩歌作品背后的故事。最后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教導學生們學會分析詩歌的意義。以這三個維度為綱,成教授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深入淺出,語言生動幽默,博得陣陣掌聲,并在互動中與大家一起賞析了一系列詩詞。講座最后,成教授以一首詞中“韶華不為少年留”一句,勉勵孩子們珍惜時光,把握年華,親近詩歌。
接著,顏建華教授就如何讀書做了引導。寧淑華教授與大家分享了古典詩歌的吟誦方法,并親身示范。寧教授還結合當下學生們背誦古典詩歌的實際,指出了其中的誤區,讓孩子們明白吟誦是體會詩歌之美,理解詩歌之意的重要途徑。
在講座過程中,孩子們都在認真傾聽著,而且不時地用筆記下教授們的教誨。相信此次講座,在孩子們的心靈里埋下了一顆愛詩、讀詩的種子,它一定會不斷成長,開出詩意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