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鄉村兒童的綜合素質,促進鄉村兒童的健康成長,7月5日,學院“課后服務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專業實踐團和非遺文化專業實踐團奔赴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學校開展“桑植遇‘理’,浸潤童心”暑期快樂課堂活動。

7月6日,實踐團于桑植縣瑞塔鋪鎮王家坡村村民委員會前坪展開報名工作,此次報名以“自愿報名、公益服務、安全第一”為宗旨,成員們耐心向學生及家長講解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解答家長們的疑問,并引導學生及家長簽署《安全承諾書》,共幫助50余名學生順利報名。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認真聽取家長對于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活動的感受與建議,并發放調查問卷,以期更妥善地關注到學生與家長的需求,為創新課后服務模式、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7月7日,在開班儀式上,實踐團成員汪卓向大家介紹暑期快樂課堂的具體課程安排,隨后,各位任課老師依次自我介紹和才藝展示,并通過“擊鼓傳花”“蘿卜蹲”“乒乓球”等游戲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為后續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在一片歡笑聲中,開班儀式步入尾聲,汪卓最后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

據悉,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踐團已經進行了近兩個月的課程籌備工作,充分考慮了課程的趣味性與教育性,此次暑期快樂課堂活動計劃持續6天,課程安排涵蓋“非遺”藝術傳承、紅色文化思政教育、普通話推廣、魔方教學和粘土捏塑等內容。帶隊老師劉莎說:“只有走到基層,了解鄉村兒童的實際需要,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條農村學校課后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實踐團將通過后續的教學實踐和調研走訪收集第一手資料,為農村學校課后服務的整體質量提升出謀劃策。

(文/曾潔、王志堅 圖/袁暢 審/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