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赴益陽“三下鄉”實踐團走訪益陽清溪村,調研清溪村的鄉村振興發展和宣傳策略,探索文旅融合下清溪村的“山鄉巨變”。
“08年起,清溪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名片進行了提質改造,隨后先后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和國家4級旅游景區等。” 清溪村大學生村官鄧旭東向實踐團驕傲地介紹著。
實踐團了解到,隨著清溪村紅色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村里回來的青年人越來越多。清溪村近期的換屆選舉里大部分是從外面召回的青年人,9人里面有3 人是80后,2人90后,村委會組成趨向年輕化。
同時,為展開全面的調研,收集更多的數據,實踐團在為期四天的旅程中相繼走訪了爛泥湖一碑五館、中共金家堤黨支部陳列館、豐堆侖革命遺址,天意木國等紅色景點,并聯合湖南城市學院舉辦紅色文化公益講座,深入探索和了解鄉村發展新模式。
在本次活動中,實踐團深刻意識到,清溪村因為全方位地發展,已經越來越吸引得住人才,留得住人才。而青年人新興思想的注入,也讓擁有了新血液的清溪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這次調研讓實踐團更加認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的力量,青年人應當把個人理想價值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文/劉欣悅 審/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