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赴益陽“三下鄉”團隊在學院副院長周云鵬的帶領下來到了赫山區爛泥湖“一碑五館”景區,調研爛泥湖精神下的鄉村振興。
在展示館內,講解員圍繞著“勵精圖治、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爛泥湖精神,為大家講述了爛泥湖治理從1974年到1976年那段黨員群眾沖鋒上陣的歷史。如今治理成效頗豐,爛泥湖未出現大洪災,水土滋養,糧食產量大大提高,變成了美麗鄉村。“聽到講解員陳艷玲說到爛泥湖過去和現在,為民治湖,這就是最基礎的鄉村振興!”傅西同學說道。
參觀完爛泥湖治理工程紀念館后,調研團先后進入了其他三個館。地花鼓、婚嫁、竹藝、油紙傘、皮影戲,將益陽獨特的民俗生動地展現;荷蓮種植業,顯示著新農業的進步促進農業向高產量、高質量轉變。
隨后,調研團隊對館內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了解到了當地政府促進鄉村振興的措施。
為響應學院三下鄉號召,促進鄉村振興,文新學院赴益陽清溪村關于紅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調研團來到益陽,此次爛泥湖“一碑五館”為調研第一站。(文/蔣歐陽 安偉 傅西 圖/夏哲 李希 審/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