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你們下周五還會來嗎?我還想再做面塑!”5月27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非遺實踐團走進青雅麗發學校,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之旅。
本次志愿活動以“大手拉小手,非遺進校園”為主題,一共有21個教學班級,600多名小朋友參加。志愿者們站上講臺,向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授面塑的起源發展及制作特點,“面塑”俗稱面花、禮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以面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通過捏、搓、揉、掀等手法,借助工具刻畫人物、事物形象。小朋友們在氣氛活躍的課堂中收獲滿滿,歡樂多多。
課堂上,志愿者們還以近期“神舟十三號”返航為契機,指導學生學習制作面塑,意在讓小朋友們致敬國家豐碑,暢想太空和未來,在實踐中感受非遺魅力。小朋友們分成若干小組后,齊心協力,發揮想象,一起動手完成面塑作品《星辰大海》,在志愿者的指導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在孩子們手中脫穎而出。
非遺課堂活動是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特色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培訓基地,學院持續組織大學生進社區、進小學、進圖書館,向兒童傳授非遺技藝、講述非遺故事、導學通識知識。同時,也為學院學子提供了實踐與積攢教學經驗的機會和平臺。學院黨委副書記劉莎表示,學院將繼續深耕非遺保護與傳承,打造湖湘非遺文旅“湘非遺”名片,為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注入新的動能,以青年之力助力文化振興。(文/李敏、劉虹卓 圖/張靖軒 審/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