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4月13日訊(通訊員 楊雪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峻形勢,長沙理工大學工會積極響應學校黨委號召,把助力校園防疫作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為戰勝疫情展現工會擔當,貢獻工會力量。
在線上,“工”力量筑起抗疫“心”防線
4月5日,校工會特邀中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專家唐海波教授作《疫情下教職工焦慮情緒的自我調適方法與技巧》線上心理講座,為教職工送上實用的“心理防疫寶典”;同時為教職工提供高校疫情心理咨詢熱線,關注全校教職工的“心理防疫”需求。
以“藝”抗疫,豐富教職工線上文藝生活,用藝術賦能抗疫行動,用藝術力量鼓舞防控疫情的堅強斗志,校工會匯集了國家歌劇院“云演播”大戲,《長城》、《中國頂尖舞者之夜》、《春日隨想》、《殷承宗鋼琴獨奏音樂會》等高水平云端藝術演出和展覽,讓教職工們足不出戶即可領略藝術魅力。同時,各個教職工協會開展線上聲樂作品展示、朗誦作品打卡等活動,極大豐富了疫情期間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在線下,工會干部甘當抗疫先鋒“見初心”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校工會積極開展“攜手抗疫,工會有愛”防疫愛心崗活動,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疫工作。在全校各大教學、辦公樓棟設置應急口罩領取點,為師生們提供便利。工會干部隊伍也積極投身到學校疫情防控的一線,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貢獻了堅強“工”力量,
肖義慧是城南學院分工會青年委員,負責指導輔導員做好學生日常精細化管理,以及整個金盆嶺校區23000多人核酸檢測的協調工作。
“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最近,這句話被肖義慧不到5歲的小兒子常掛在嘴邊。從全校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開始到第九輪,肖義慧每天超14小時高強度工作,平均接打電話超過90個,備忘錄上記錄30多件事,行走26000多步,沒有和家人吃過一頓飯。
面對這一切,肖義慧表示:“學校9次全員核酸全陰的結果,就是我此刻最自豪的事。”
△肖義慧(左)在金盆嶺校區體育館核酸檢測工作現場
曾蓓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分工會委員,身懷六甲仍然克服困難、深入防疫抗疫最前線,組織帶領學院學生志愿者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校園進行封控管理以來,心系每一個學生,挨個詢問同學們核酸檢測都做了沒有、生活物資齊不齊全、線上上課有沒有困難…………當被問到連軸轉累不累時,曾蓓連連擺手,“非常之時,擔非常之責,現在正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理應沖在前面。
△曾蓓(右)在云塘校區體育館核酸檢測工作現場
文新學院分工會副主席湯路,夫妻兩人都是學校教職工,愛人是后勤中心職工,自抗疫戰斗打響,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當學校晚上臨時發出招募教師參與第二天一早的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時,湯老師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夫妻兩人都加入抗疫一線,留下尚在讀初中的孩子一個人在家自己照顧自己。
△湯路在學生宿舍核酸檢測工作現場
龔艷是能動學院分工會委員,疫情發生以來,她恪盡職守,始終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保持全天候辦公狀態,對于任何通知和工作安排第一時間傳達、第一時間落實。兩年多時間里,龔艷老師在自己隔離期間、小孩中考期間、父母住所封控區期間堅持落實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和校門值守等各項工作。龔艷老師說,“以前我在教師崗,教書育人是我的使命;轉到管理崗后,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我的使命。”
△龔艷老師在校門值守
王玲是設計藝術學院行政工會小組的工會積極分子,今年53歲的她主動報名,自愿承擔起值班、巡查工作,干勁兒一點也不輸年輕人。“雖然我現在年紀大了,但是抗疫不分年齡,誰說老人不如少,我可以做的更多。”
△王玲老師在學生宿舍樓進行核酸檢測
校工會委員黃戡,因防控要求隔離在家,雖然行動范圍受限,但是各項工作不斷線。通過騰訊會議、超星等多平臺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并在線指導研究生繼續相關學業和科研,還向學生們再三叮嚀學校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食品學院分工會積極響應校黨委、上級工會安排部署,工會成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走進課堂,走訪宿舍查看疫情防控情況。
△分工會主席練黎旋查看課堂疫情防控情況、走訪宿舍看望學生
體育學院分工會疫情期間除擔任核酸檢測志愿者,校門值守,田徑場維護秩序等外,還積極組織開展“運動不打烊,抗疫有力量”健身活動,體育學院老師親自指導學生學習健美操。“帶領大學生走出‘封閉圈’,遠離枯燥無味的‘宅寢’生活,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利于緩解封校環境的身心健康、增強機體免疫力,也是對抗疫的有力支持。”體育學院工會主席潘紅玲說道。
△分工會主席潘紅玲領學健身操
從70后到90后,長沙理工大學工會干部和積極分子隊伍堅守在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個角落,星星之火凝聚抗疫力量,筑起了守護師生生命健康的堅實防線。
在這場疫情防控組織戰中,長沙理工大學工會全體黨員干部積極響應黨委號召,主動投身抗疫前線,參與雙碼核查、體溫測量、巡邏執勤、秩序引導、分類篩查、核酸檢測、防疫宣傳等工作,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扛起了工會組織的責任與擔當。校工會將繼續奮斗在黨和教工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工會的組織優勢和教工群眾的主力軍作用,守望相助、同舟共濟。
一審:陳麗丹
二審:甄榮
三審:熊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