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榮譽是這樣煉成的——長沙理工大學工會創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
2016年03月14日 18:47


面對這塊來之不易的獎牌,長沙理工大學的教職工有著說不盡的自豪。6年磨一劍,終圓夢想。回顧創建過程,負責這項系統工程的學校負責人深有感慨地說,這是我們多年來的夢想,是全校教職工凝心聚力的結晶。

黨委重視 目標堅定

2007年,學校獲“湖南省模范職工之家”稱號。2008年5月,學校二屆一次工代會正式提出創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目標。2012年初,學校三屆一次工代會再次向教職員工發出號召:“我們要在校黨委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和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學校黨政聯系廣大教職工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推動學校科學發展,把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作為工作的基本點,推動解決廣大教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創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的目標。”

在創建過程中,學校根據全總提出的目標要求:“努力把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成為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規范、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做到了黨委高度重視,行政大力支持,職工積極參與,工會全力實施。

經過反復探索,學校逐步明確了創建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大局,牢牢把握工會工作主線,全面落實工會基本職能,不斷改進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建成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在創建活動中,學校工會圍繞學校育人中心,根據工會工作實際,狠抓組織建設、民主管理、職工教育、幫困解難、文體活動等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切實提高自身能力與水平,逐步朝著目標前進。

齊抓共管 循序漸進

學校黨委始終把依靠教職工辦學作為基本方針,把“職工之家”創建活動作為學校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重視工會組織建設,及時研究工會工作。校工會干部職數配備充分,各分工會主席由副處級干部擔任;工會主席或常務副主席列席黨委會和校務會;黨委每年都要多次就校(院)務公開、教代會建設、職工維權和教職工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等事項,聽取專題匯報和進行討論。

完善教代會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學校黨委指導工會建立健全了學校兩級教代會制度,堅持按規定召開教代會,按時進行換屆選舉。學校教代會6年來召開了7次。學校黨委重視教代會制度創新,先后指導和督促工會建立了教代會代表督察制度、代表聽證制度和提案落實工作制度等,還督促工會開展調查研究,起草了校情發布制度、教授委員會制度、教代會執行委員會制度討論稿等。

關注民生,尊重民意,體恤民情。為解決學校搬遷后教職工的住房問題,學校黨委2006年決定實施“安居工程”,建設千余套職工住房,由校工會牽頭組織落實,經過四五年的共同努力,現已完成;同時重視教職工收入的增長,在新校區建設投入巨大的情況下,2008年以來,仍然想方設法提高待遇,教職工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學校行政重視和依靠工會,大力支持工會在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中發揮應有作用,做到了工會編制保障到位、工會經費保障到位、活動場地保障到位。

工會編制保障到位。工會工作人員編制到位夠用;各分工會組織健全;兩級工會組織均成立工會委員會;分工會主席是領導班子成員。

工會經費保障到位。經費足額按時撥繳,并按要求上解工會經費;專項經費納入學校整體預算,其他重大事項隨時審批;工會經費約略有節余。

活動場地保障到位。兩個校區建有兩個標準的體育館、三個游泳館、兩個網球場以及可以用于正規比賽的乒乓球館、羽毛球場、健身活動室等,這些活動場所均對教職工開放。還有專門的文藝活動場所——大會堂、舞廳、職工活動中心等。

創建活動得到各分工會的積極響應和廣大教職工的主動參與。

建立健全了“職工小家活動室”。從2008年搬遷到云塘新校區以來,學校工會每年拿出10萬元左右作為“小家”建設經費,以1:1的配套要求,共同建設分工會“職工小家”。這項活動得到各二級單位黨政領導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目前,各分工會都建起了“職工小家活動室”,配備了比較齊全的活動設施。

建立健全了二級教代會制度。所有教學院部按照學校黨委要求,建立了二級教代會制度,基本做到了每年召開一次,有的單位還根據需要隨時召開,及時換屆選舉,部分單位的教代會還增加了提案征集與落實制度等。

教職員工積極參加學校工會組織的各類教育、文化和體育活動,包括各類教學比賽(教學奉獻獎、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等)、管理服務與學習活動(演講比賽、管理知識競賽、征文活動、文藝匯演等)、文化體育比賽活動(田徑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等。同時,各工會在校工會的支持下,自主組織各類文體協會,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近年來,教職工自主成立了全校性的文體協會14個。大部分分工會還根據自身實際,支持本單位和部門教職工成立了滿足自身需要的文體協會,如登山協會、攝影協會、書畫協會等。

“職工小家”建設成績顯著。2008年以來,校工會每年進行一次模范職工小家的考評檢查,評出1-2個模范職工小家,并結合考評檢查活動進行經驗交流;每年申報上級模范職工小家的活動都得到分工會的積極響應。目前,學校有1個全國模范職工小家,1個省級模范職工小家,5個省教育系統模范教職工小家,6個校級模范教職工小家。

完善制度 務實創新

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工作制度與機制健全。學校建立健全了校(院)務公開工作中的日常反饋制度、檔案制度、檢查制度和總結制度,并不斷改進。校院兩級公開工作有序推進,公開途徑與形式日益多樣,公開效果日益明顯。學校的具體做法是:

——完善制度性文件。2008年以來,學校黨委多次組成專門工作班子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和修改了系列基本制度,并與其他民主管理規章一起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全的制度體系。

——開展“廢、改、立”行動。為進一步規范校務公開工作,推進民主管理,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學校黨委從2010年以來,對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開展了大規模的“廢、改、立”行動,共廢止規章制度62個,修改282個,新建56個。

——堅持日常工作的四項落實措施。校工會作為校務公開工作辦公室,在日常工作方面重點抓了反饋制度、檔案制度、檢查制度、總結制度四個環節的工作。

兩級教代會制度不斷完善。學校校院兩級教代會建設起步早,制度完善,且按時換屆,定期開會。先后制定和實施“學校教代會實施細則”、“二級教代會實施細則”、“教代會提案落實制度”、“教代會代表督查制度”、“教代會代表聽證制度”等。每次教代會提案落實滿意度達到96%以上。組織開展了民主評議學校領導活動。

——校級教代會程序規范、內容豐富。校級教代會嚴格堅持四年一屆;從2004年以來每年召開一次;遇到重大事項隨時召開:2009年增加一次,討論崗位津貼改革方案;2011年增加一次,討論崗位設置和聘任實施方案。

——教學院部教代會不斷規范。2008年,學校教代會對教學院部教代會制度進行討論修訂,通過了新的《教學院部教代會實施細則》;2009年對實施情況開展了一次普遍檢查和督促;現在教學院部基本做到每年召開一次教代會;部分教學院部教代會還增加了提案征集與落實環節。

——提案落實程序規范、重點突出、滿意度高。在提案辦理工作中,我們重點抓落實環節,形成了以“集中反饋、重點反饋和雙向反饋”為主的落實制度。集中反饋——集中上網公布結果,請教代會代表和其他教職工監督;雙向反饋——通過工會組織和教代會代表這兩個橋梁把落實結果直接反饋給提案人,再把提案人的意見反饋給承辦單位,重點反饋——召開教代會代表座談會,與落實單位領導交流溝通。教代會提案落實的滿意度均達到96%以上。

重視制度與機制創新。2006年以來學校實施學校教代會代表督查制度,以發揮教代會代表的作用。2008年以來,學校探索教代會代表聽證制度,取得較好效果。為創新校務公開與民主管理的載體與形式,學校黨委要求校工會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起草了學校校情發布制度和學校教授委員會制度等文件草稿,并在部分教學院部進行嘗試。根據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新的教代會制度規定,學校組織工會干部就如何落實新規定要求開展調研學習活動,向黨委提出了調研報告和擬建立教代會執行委員會制度的文件草案。

保障權益 和諧發展

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制。創建過程中,學校成立以工會牽頭、職能部門領導和教代會代表參加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處理教職工的勞動爭議問題。隨時接待教職工的來信來訪,及時予以回復和處理。

完成職工住宅“團購”千余套。該項目2006年啟動,2011年基本完成。學校工會和各分工會是項目日常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做了大量細致繁瑣的服務性事務,包括選房、建房、購房的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解決問題,集中組織調查研究就達十余次。

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2008年以來,學校每年投入90余萬元為大約5000名教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購買補充醫保,每年辦理理賠服務650人次以上(2011年達到695人次,2012年達800人次以上),每年教職工所獲得的賠付金額超過90萬元以上(2012年達110萬元以上),最高單筆賠付超過2.5萬元。教職工在辦理保險理賠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校工會都熱情接待幫助,并積極找保險公司溝通、協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職工的合法利益。

建立職工體檢制度。從2011年起,學校教職工體檢由兩年一次改為一年一次。為切實抓好這項工作,校工會與校醫院反復溝通協商,從時間安排到體檢項目內容、再到體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都進行了周密考慮。體檢工作得到教職工的肯定。

建立定期福利發放與慰問制度。每年元旦、春節、五一節、端午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定時進行集體福利發放工作;建立困難教職工檔案,開展幫扶慰問活動。

服務中心 共筑夢想

“三育人”活動豐富多樣。定期組織“教學奉獻獎”、“教師教案比賽”、“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教學能手比賽”、“多媒體教學比賽”系列活動,提高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教師愛崗敬業意識。定期組織管理與服務崗位的技能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增強育人意識。積極配合機關黨委作風創建活動,協助圖書館和后勤集團等開展“讀者活動月”、“文明窗口創建活動”和勞動競賽活動;指導與支持分工會組織開展職工崗位練兵活動。

師德典型宣傳活動不斷推進。2008年以來,校工會在校報和工會網頁開設“傳承‘鋪路石’精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專欄,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刊載師德標兵、教學奉獻獎得主的先進事跡。并編印《師德風采》一書。通過評優評先,宣傳和表彰先進,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

“芙蓉杯”素質達標競賽成績突出。1名女教職工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1個單位被省總工會授予“芙蓉標兵崗”,2名女教職工被省總工會授予“芙蓉百崗明星”;8個單位獲省教育系統“芙蓉標兵崗”稱號,15名女教職工獲省教育系統“芙蓉百崗明星”稱號。

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通過組織系列文體活動、發展文體協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身心健康,彰顯職工活力。學校一年一屆的田徑運動會、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籃球賽和趣味運動會等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已經成為品牌。積極參加省教育工會和高教系統舉辦的羽毛球賽、乒乓球賽、橋牌賽、女職工健身操賽、登山健身賽、“文藝晚會”等,并取得好成績。

【---摘自《湖南工人報》2014年06月11日05版】 作者:張可榮 殷逸民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