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很少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困擾都與溝通的困難有關。
比如你的室友可能說了些讓你不開心的話,但是你很猶豫要不要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因為你知道對方可能是無心的。又比如你和社團同學一起完成一個工作,你覺得ta消極怠工,時間緊迫,必須得爭取讓Ta和你一起努力,但你又怕指出這一點會影響到同學關系。由此可知,需要溝通的情境通常是兩難的。
另外,即便你發起了溝通,也不一定能到達對方。比如你希望父母給你買臺電腦,于是你告訴他們你的室友有電腦,但你的父母只是很平淡地回應,你只好結束話題。而有時候你感到對方明白了你的意思,對方也不一定會遵循你的溝通請求。比如你很認真地告訴室友要及時清理個人生活垃圾。Ta當時答應了,但下一次宿舍還是不履行承諾。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導致了溝通的不成功呢?為了幫助大家掌握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我們總結了一些良好的溝通方式,希望同學們在人際交往能更好的溝通。
1. 專注于你真正想要的結果
在溝通前,先確認自己溝通的目的和需要。比如,你希望和室友討論Ta總是不打掃宿舍的問題,你先問自己,你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Ta可以打掃宿舍衛生”)、你不想要的是什么(“我不希望Ta會暴怒,或者傷害我們的關系”);然后思考,怎么樣獲得你想要的,又避免發生你不想要的情況(“我希望今天我們最終能一起制定出一個宿舍衛生分配表,但我不想我們在過程中爭吵起來,所以我可以在過程中注意我的語氣,如果一旦Ta開始生氣,我就緩和一些”)。
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也使得你在溝通過程中,一旦出現偏離目的的對話,能迅速地再把溝通導回你想要的方向,而避免陷入無謂的糾纏中。
2. 自我監控
在溝通過程中,保留一部分對自己的覺察,可以幫助你在溝通過程中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比如,你需要留意自己的情緒,防止在溝通中自己被情緒帶跑。如果你忽然注意到自己情緒惡化,你可以問自己是什么情況引發了你的情緒反應,而現在是不是一個表露情緒的好時機?如果一定要表達情緒,這個情緒的表達是否有利于你實現溝通的目標等。
另外,你要留意過程中你表達出的非語言信息。因為他人會從你的非語言信息中形成對你的認識。比如你放松下的姿態會不會讓人誤以為你太散漫?你的表情是不是和你想表達的意思不符?你可以對著鏡子練習,看看自己平時傳達非語言信息是什么樣子的,是否需要調整。
3. 營造安全、良好的溝通氣氛
在正向的溝通氣氛中,溝通會更順暢,參與者們也會更樂于溝通。例如,你可以表現出你對對方的重視,你可以在口頭上給予及時的回應,或者用點頭、誠懇地注視的方式,或者可以針對對方話語中的內容提問等方式,來表現出你有認真地傾聽Ta的話。
另外,你可以肯定對方的情緒,比如當對方因為被朋友背叛而憤怒、找你傾訴的時候,你可以反映出Ta的情緒,并且表示理解:“我想你大概很生氣,被信任的人傷害是非常傷人的”。
最后,你可以在溝通中多用對事實的描述,而作直接判斷。特別在你處于兩難的溝通情境中更要如此。比如你感到老師對你太嚴厲,你希望向Ta指出這一點,但是你又不希望傷害到你們的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先給出事實的細節(例如行為事實:“這份論文你上周審閱了三次,甚至在其他老師很滿意的情況下,你依然就很多內容對我進行了批評”),而不要先判斷(“你挑剔我”)。這樣對方也能根據情境作出解釋(“我是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學習,所以我提出了很多可以改善的細節”),避免因為誤會使得雙方沖突升級。
4. 學習多樣的溝通行為方式
針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我們得使用不同的溝通方法。除了進行坦誠的自我暴露外,保持沉默、模棱兩可的回復、或者回避都可以傳達出不同的信息、達到不同的效果。你可以平時多觀察不同人在不同場景下的應對方法,看哪些場景下、面對哪種性格的人比較適合哪種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