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經過高考洗禮的莘莘學子滿懷激情地走入向往已久的象牙塔,等待大家的是簡單快樂的大學生活還是枯燥乏味的學術鉆研?……四年的大學時光該如何度過才不留下遺憾呢?我們特別制作此專題,從學習規劃、心理調試、理財方法等方方面面幫助同學們順利度過適應期,更快地完成角色轉變,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大學的學習與中學截然不同。老師不再像個督導員似的跟前跟后,督促你學習;沒有父母在身邊,就沒有了他們一刻不停地嘮叨你要學習;課堂作業不會經常布置,理工科學生還有一些,文科學生則是極少甚至沒有。新生會發現,大學里學習沒人管了,其實從現在開始,是要你自己管自己。伴隨大學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進行相應的改變:
學習要自主:大學老師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一門課程通常是一周2到3節課,按一學期上課18周計算,總共才36或54個課時,可見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學教材有幾乎都是大部頭,動輒四五百頁,因而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一堂課幾十頁地講。一些同學會抱怨大學老師講課太快,內容不夠詳盡,這其實是大學的教學方式認識不足所致。簡而言之,大學課堂學的是“知識的精要”,真正的功夫是下在課堂之外,你要做自己學習的監督者。
自學要做到:課前預習,課中勤學,課后復習,適當擴展。上課前預習教材相關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學期初把教材以瀏覽的方式過一遍,這樣一是對將要學的東西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二是便于日后的預習中能“以后補前”,前面一些內容你讀時可能不理解,但讀到后面部分就會豁然開朗。)問問自己“我讀懂了什么?”“哪些問題還不太理解”,做預習筆記。帶著問題去聽課,你會發現自己聽得更專心。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會讓你茅塞頓開,同時還會給你新的啟發,你要做好課堂筆記。課后復習,把筆記整理補充好,若預習時產生的問題老師沒有講解到或是自己仍理解不透,要及時向老師尋解,不要把問題拖后,否則會被遺忘或不了了之。
小貼士:個性做筆記的方法
“PPT打印稿填補法”:大學老師現在大部分都采用PPT板書,有的同學會課前將板書打印好,上課時只需將板書中沒有的內容補上即可,節約不少勞動。
“教材筆記二合一法”:把筆記記在書本相關內容的空白處,不夠再貼紙寫,此法減去復習時頻頻翻看課本對照筆記的煩惱。
“錄音筆記法”:用MP3,錄音筆等工具錄下講課內容,課后再整理成書面筆記。依據個人喜好和習慣還可創造出各種新的方法,但切忌不能只抄不想,做筆記的同時必須跟上老師的思路,自己動腦筋思考,否則就變成“抄寫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