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梁啟超曾在《少年中國說》中談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新鮮血液,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因此,大學生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從一定層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潛力和綜合國力。
試想,當一切春色三分,一分泥土、一分流水、一分煙云之后,我們還剩下什么?我們能在在世界上留下什么?沒有什么不在歲月中老去,財產留不住,千金總有散盡的時候;容顏留不住,美人總有遲暮的時候;還有應景的榮譽,還有虛妄的名聲,這些都留不住。然而,你的思想,以及由你思想所產生的種種美好的事物,都可以長久的留駐在別人心中。也許只是,你曾經激勵人的清甜的微笑,你曾經扶住人的溫暖的臂膀,你的智慧,你的愛。當別人想起并誦念你的時候,這一切是那么蓬勃和富有生命力,讓人津津樂道,口齒生香。
思想,是指引我們走向未來的明燈。那么,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呢? 有人說,人活著,應該有所追求。我想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是如此吧!我們,不是身居在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而是在知道外面的黑、臟、丑陋之后,才要大聲將它說出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具備合格的政治素質、科學的思想素質、良好的道德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全面的文化素質。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思想的指引作用不可小覷。正如我們所知,一個人對理想的追求越強烈,他的動力就越大;他追求的目標越明確,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思想境界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的閱讀和閱歷。漫步文學的殿堂,觀覽法學的亭苑,遨游哲學的海洋,潛心數學的廟宇。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浸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氳,更好的提升了自我。
其次,實踐出真知。從我們大學生所處的環境看,我們長期生活在校園里,社會實踐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體驗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因此,容易出現思想方法脫離實際、價值觀抽象等問題,以至進入社會處理問題缺乏思想準備和實際能力。
因此,要盡量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鍛煉和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實踐中學習提升,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
我們一方面是聯系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我們大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并在分析與比較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注重知行統一,在實踐中學習。“不行不為真知”。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取知識邊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