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自己“心理學解釋
18歲到28歲這個階段似乎是我們一生中最困難的階段,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經(jīng)歷過或正面臨著類似的迷茫和焦慮:
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很模糊,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總是被他人左右,無法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直按照父母、戀人、朋友、社會等的期待而活,覺得自己并不快樂。
非常糾結自己目前的職業(yè)/專業(yè)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種“找不到自己“的感覺?在心理學的解釋里,我們稱這個階段為“成年初顯期”。
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是介于18歲到28歲、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之間的階段,它描述的是一種“既不是青春期,也不是成年期"的心理狀態(tài)。在發(fā)展心理學中,我們將成年初顯期遇到的各種自我認知的迷茫與困惑稱為危機,而將克服這種危機稱作“自我認同”。
心理學家Marcia根據(jù)“過去的危機"與”現(xiàn)在的承諾”兩個維度將人們對于“自我認同這個重大人生任務的完成情況詳細分成了四種不同的狀態(tài):過早自認、認同迷失、認同達成與認同延緩。
“找自己"有4種狀態(tài),你是哪一種?
過早自認
如果你持有這樣類似的想法,那說明你達成了一定的認同,但這種認同感并非基于自身的探索和嘗試,而是基于他人。雖然看似對于自己想追求的事情十分堅定,但這份堅定又是比較脆弱的。一旦可能面臨失敗或者他人(尤其是權威)的負面評價,可能很容易就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認同迷失
如果你持有這樣的想法,那么可以說是“并不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你很容易就會拋棄自己曾經(jīng)做過的決定,甚至會接受一些與過去的決定截然相反的機會。雖然有一些人可能會在面臨升學或就業(yè)等人生轉折的時候無法適應,但你也有可能是能夠妥善地應對這些變化的。
認同延緩
如果你有如上類似的想法,那么可能你正處在"延緩"狀態(tài)中。你正在努力探索自我,尋找自我,但還沒有得到答案的人。Marcia認為,延緩,可能是四種狀態(tài)中最令人掙扎與煎熬的,不過,相比起前兩種狀態(tài),延緩狀態(tài)卻也是最有可能在經(jīng)歷過探索之后,到達第四種狀態(tài)的--自我認同達成。
認同達成
形成自我認同的人,都是經(jīng)歷過探索給自己帶來的危機的。他們都在穿越危機之后,最終獲得了對自己更清晰的認知,對某些特定的人生目標、信仰、價值觀做出了承諾--認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是基于對自己的了解。在接下來面對人生的機遇與挑戰(zhàn)時,你也更能夠依據(jù)本心做出抉擇。
(文/唐澤江 圖/來源于網(wǎng)絡 審核/禹敏 李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