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span>
但是成年人真的不需要做選擇題了嗎?其實并不是,看似很輕松的話,但其反應出來的是對選擇的逃避,
當我們考完高考之后,面臨的如何選擇學校,
當我們畢業之后如何選擇工作,
當我們成家立業時如何選擇另一半?
看著離我們似乎還很遠,但其實都是我們必須要做出抉擇的問題,那倒底什么是選擇困難癥呢?
接下來就和蓓蓓一起深入認識一下選擇困難癥,走出這個糾結渦吧~

01
什么是
選擇困難癥

1.選擇困難癥=病?
一般情況下,選擇困難癥不是心理疾病,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面對選擇都會有些猶豫不決。但如果因為選擇困難引發了強烈的負面情緒狀態(如焦慮、抑郁),并且持續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就需要去醫院看一下了噢。

2.選擇困難一定不好嗎?
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成為一個契機,幫助我們去認清自己的性格和真正的需要。

02
什么原因導致
選擇困難癥
內部原因
1.高度重視
我們雖然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有些重要的抉擇確實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并隨著重要程度的加深,猶豫的程度會更大。
2.害怕后悔和承擔責任
隨著事件重要程度的加深,我們就會越害怕自己選擇錯誤,并遲遲不敢決定。一方面出自于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缺少些許自信,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將來選擇的結果。
3.追求完美
每個人都會想要去追求完美,而選擇必然就意為著選擇此失去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正是因為兩者都有吸引力我們才會猶豫不決。
“無法做出決策的人,或欲望過大,或覺悟不足?!保ǖ芽枺?/span>
外部原因
1.從來都是父母做決定
部分人從小在父母的陪伴下,缺少自我的內省和成長,當面對關系重大的抉擇時,更容易產生依賴型思維,當真的要自己去做的時候常常會不知所措。
2.選擇較多
布里丹毛驢效應告訴我們,當選擇不止一個且吸引力相當時,我們常常會陷入猶豫不決的境地。

布里丹毛驢效應
布里丹法國大學哲學教授,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這天,送草的農民出于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間,可為難壞了。
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于兩堆干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當天結果餓得夠嗆。
03
如何減輕
選擇困難癥
1.擲骰子法
有的時候,或許我們沒必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把事情想簡單點,嘗試擲一下骰子,說不定結果會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隨機選擇的結果讓你不滿意,你也可以借此發現內心真正的偏向:原來比起骰子擲出來的A,我還是更愿意選B。

2.樹立自信法
培養“買定離手”型思維,減輕自身煩惱。
有時候我們常會有這種想法:“假如我當初選擇另一種,結果會怎樣?”但其實,“任何已經發生的事,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要把選擇當成損失。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損失厭惡”,是指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即認為同樣效用的不好的影響將會是好的影響的2.5倍。所以也只有當我們不去那么想,心情才會如釋重負!

“不后悔,買定離手,落子無悔,我在哪兒,我的背后就是退路?!保ā秹羧A錄》)
3.接納不完美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代表不追求完美,我們仍然可以盡力去做到最好,但恰當的取舍會給我們帶來更愉悅的心情。
4.仔細對比法
可以針對要選擇的事項列寫自己糾結的點,仔細對比,將自己最看重的部分放在首位,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5.縮小范圍法
當一件事情紛繁復雜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不知所措,所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們也可以嘗試將選擇范圍一步步縮小,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解。
6.第一直覺法
我們都說相信自己的第六感,其實有的時候,我們確實也可以憑借自己的直覺去加以判斷例如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往往能在事情還未完全發生前就能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也是一樣。

最后蓓蓓想告訴大家
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選擇困難
無論當初你選擇了什么它都有值得你去選擇的理由
買定離手
不生氣,不后悔
我在哪
我的背后就是退路!
(文/張明晴 圖/來源網絡 審核/禹敏 盧靈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