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2020年第十六屆“強智杯”湖南省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在長沙理工大學舉行。本次競賽由省教育廳主辦、省高教學會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協辦、長沙理工大學承辦,分為ACM程序設計、應用開發和機器人三大類競賽,吸引了全省43所高校240支代表隊近千名學生參賽,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競賽還邀請了雅禮中學4支隊伍,中雅培粹中學1支隊伍,中學生代表隊在競賽中都有搶眼表現。

競賽項目很“燒腦”
湖南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是面向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旨在激發大學生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進行算法設計、分析和編程實現的能力,提高大學生計算機系統的開發水平,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持續性高強度的比賽對選手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
ACM程序設計、應用開發和機器人三項比賽難度都不小,其中公認的最“燒腦”的競賽項目莫過于ACM程序設計競賽。ACM程序設計競賽在國際上已經過近3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學生計算機競賽。這項競賽也是今年競賽中參賽高校最多,參賽人數最多的項目,項目要求學生3人一組,僅提供一臺電腦,使用C、C++、Pascal或Java中的一種編寫程序解決11個算法問題,連續5小時不停,采用國際通用的ICPC賽制,機器OJ系統在線運行進行判定,答錯一題罰時20分鐘。
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碼實現、調試運行、提交,如果判錯再來一次循環。比賽中,選手們在解決一道道棘手的題目時,經常面對一次次判錯、再進行一次次修改、鼓起勇氣一次次提交…… 競賽需要選手們在長時間高強度的競賽過程中切磋算法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團隊合作解出最多的題目且用時最少的隊伍才能獲勝。

競賽過程很“有趣”
為了緩解競賽緊張氣氛,主辦方也設計了一些有趣的環節,在ACM程序設計競賽過程中,11道競賽題目,對應著11種不同顏色的氣球。只要有一支參賽隊正確提交了一道題目,志愿者將會把代表這道題目顏色的氣球送到這支隊伍面前,整個賽場最先解出該道題目的隊伍會收獲本題獨一無二的氦氣球。
開場一個半小時,是參賽隊伍解出題目最多的時候,在工作區可以看到給不同顏色的氣球打氣的志愿者;在樓梯間可以看到拿著氣球一路小跑的志愿者;在競賽現場可以看到解題成功獲得氣球后神采奕奕的選手們。
機器人競賽分為“機器人高爾夫競賽”和“機器人接力競賽”兩個項目。參賽隊伍都需要在相同型號機器人本體的基礎上開發視覺算法、平衡算法、步態算法等一系列對應算法來實現機器人行走和擊球行為,開始指令下達后,機器人只能自主完成全部競賽。
如何讓機器人接力行走,如何讓機器人判定高爾夫球位置進行擊打,選手們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機器人接力競賽上,參賽選手設定機器人“芒果”和機器人“蘋果”通過語音控制啟動。機器人高爾夫競賽上,機器人“左顧右盼”把軍訓中的“小碎步”學到了極致,觀察球和球洞的位置,反復調整自己的位置,最終擊出精準的一桿。

競賽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
整個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以面向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重點考察學生的數理基礎、編程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
應用開發競賽以程序設計為主要內容,以各類終端為平臺開發Web應用開發類、移動終端開發類、嵌入式軟件類、信息安全類、游戲軟件類等應用軟件或系統。學生開發了可以帶回家的心理咨詢師——艾米,有致力于幫助智力障礙者的訓練方法,有保障文字創作知識產權的文字守護者……在鍛煉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的同時,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18日下午,大賽圓滿閉幕,經過系統判定及專家評審,最終評出一等獎32個,二等獎65個,三等獎81個。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科技學院、吉首大學5所院校獲優秀組織獎;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湘潭大學、中南大學、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14支隊伍獲ACM程序設計競賽一等獎;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學院、長沙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6所高校12支隊伍獲應用開發競賽一等獎;長沙理工大學代表隊以1分09秒,吉首大學代表隊以1分11秒的成績奪得機器人接力賽一等獎,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師范大學4支隊伍以滿分的成績拿下機器人高爾夫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