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思政教育融入生活場域,輔導員如何激活寢室育人效能?3月25日中午,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活動——首期“輔導員午餐會”在匠心學堂育人社區舉行。本次活動以“輔導員如何有效下寢室”為主題,以社區午餐會的形式開展經驗共享、案例交流、工作指南討論,共話寢室育人新思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寢室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更是思政教育的關鍵陣地。如何通過下寢室實現育人力量過程性陪伴、伴隨性指導,提升思政工作的精準性?如何在日常管理中把握教育契機,挖掘育人資源,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圍繞這些問題,兩位輔導員代表結合自身實踐展開深度分享。
經管學院輔導員葉鑫以“帶著問題下宿舍”為切入口,提出“問題導向+資源整合”工作法,堅持聚焦學生成長關切,提供針對性地成長指導,“要以關心代替檢查、以分類化管理代替泛泛而談,并跟進形成閉環。”
數統學院輔導員劉曉丹則結合學院團隊的工作實踐,介紹了下寢室的制度設計、隊伍建設、關鍵節點選擇、關鍵群體的走訪等內容,提出聯動專業教師、校友資源構建社區育人成長支持網絡,“只有走近學生身邊,才能走進學生心里。”
活動現場,32位名輔導員結合實踐智慧,圍繞“寢室矛盾調解”“學風建設下沉”“特殊群體關注”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結合《輔導員下寢室工作指南》,就下寢室數據庫建設與維護、環境細節及行為信號觀察指標、重點群體預判辦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為進一步提升輔導員下寢室工作的實效性貢獻集體智慧。
學工部部長王學成表示,“寢室是校園安全治理的‘神經末梢’,常態化下寢室才能把握隱性教育契機,有效解決學生發展訴求,筑牢校園安全穩定防線,實現輔導員與學生同場域、同頻率、同成長。”
此次“輔導員午餐會”由校學生工作部主辦、湖南省高校輔導員綜合發展工作室承辦。作為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的品牌項目,將持續聚焦黨團與班級建設、日常教育管理、就業與創業指導等核心領域,以“經驗介紹+主題研討+成果孵化”三維模式,為輔導員的日常事務做減法、為思政工作實效做加法,將“思政力量扎根一線”化為在學生社區場域下的資源整合和行動框架,以提升思政工作實效為導向,著力打造全省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的示范平臺。
(圖文/蔡翔羽、朱杰 一審/彭瓊英 二審/黃阿明 三審/王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