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為人們生活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空間治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2016年,他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在今年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主動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在8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為此,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讓主流聲音在網絡空間更加強勁,加強治理不良網絡文化現象,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第一,唱響網絡空間主旋律。網絡既是虛擬的,也是實在的。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網絡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正能量,使主流聲音在網絡空間更加響亮,塑造良好網絡輿論環境。同時,完善網上互動溝通機制和線上線下聯動機制,化“獨白式”傳播為“對話式”傳播,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針對性、實效性,確保網絡空間始終正氣高揚。
首先,推進馬克思主義網絡化傳播,增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互聯網具有即時、互動、共享、多媒體等特性和優勢,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宣傳的內容、方式與手段。為此,我們要創新網絡傳播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網絡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不懈努力。
其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做好各項工作,必須有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對整個社會具有引領、凝聚、指導、涵育等功能。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標,著眼于大數據、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建立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教育和實踐基地,拓展其網絡輻射范圍,使其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融入網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影響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牢理想信念,擰緊人生的“總開關”。
最后,推動媒體融合傳播正能量。當前,網絡已經成為匯聚中國網民意見和思想、形成公共輿論的重要場域。我們需要進一步在網絡空間凸顯主流聲音、主流輿論,從而更好發揮其引領社會輿論的功能。因此,要充分利用新舊媒體各自傳播優勢,促進媒介融合,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網絡媒介素養,有效開展網絡輿論治理工作,注重建設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要利用網絡打造正能量傳播平臺,精心精準設置議題,創新話語傳播形式,緊密結合人們關注的現實問題,借助于公眾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的“網言網語”“微言微語”傳播主流聲音,實現正能量引領人、激勵人、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第二,加強治理不良網絡文化現象。網絡規章制度的形成往往滯后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一些不良網絡文化正是利用這一空隙滋生蔓延,如一些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網絡色情等現象屢屢出現,對社會造成了極大危害。對此,我們要加強技術規制、法規保障和強化自律意識,徹底清除網絡文化亂象。
首先,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既需要充分保障廣大網民的用網權益,也需要嚴格制定法律法規保障網絡空間健康發展。互聯網時代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網絡立法,我們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化解網絡風險。近年來,我國加快了網絡立法進程,先后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規定》等,不斷完善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但網絡立法供給仍然不足,一些領域還缺乏具體的專門法,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緊跟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腳步,實現網絡立法常態化和全覆蓋,從而做到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其次,強化自律意識,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還要群策群力群防、共建共治共享,祛除各種網絡文化亂象。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廣大網民應通過自主學習、強化自律意識等來提升自身的網絡信息素養和倫理道德規范,在面對網絡文化亂象時能夠具備正確的判斷力,始終做到自己不生產、不傳播網絡謠言和網絡有害信息,以實際行動維護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最后,加強網絡監管,形成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防火墻”。一是協調相關網絡管理機構建立網絡文化治理體系,協同共治開展網絡管理工作,更好發揮各自職能和監管合力。二是加強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感和把關意識,做到堅守職業道德,使其積極配合主管部門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三是加大網絡監管技術研發投資力度,培養高水平網絡技術監管人才,提高網站對不良文化的技術封堵能力。四是充分發揮群眾監管舉報作用,構建嚴密的社會監督網絡,使不良網絡文化沒有藏身之地。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范式轉換研究”(17BKS109)階段性成果)
(作者:周艷紅 申軍輝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11月27日
鏈接: http://m.cssn.cn/zx/zx_bwyc/201811/t20181127_478234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