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長沙理工大學堅持把黨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課堂、社會實踐、文化傳承之中,提出了“對學生講好黨史,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深入挖掘思政資源,使鮮活的黨史學習教育成為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源頭活水,轉化為終身篤定的信仰”的響亮口號。
建筑學院將黨史教育活化在具體的建筑模型制作中,以“專業技能+紅色教育”的特色模式,引導青年學生從革命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該展品為建筑學院師生按比例復刻的紅色瀟湘系列模型——湖南自修大學舊址。
1921年8月,黨的一大后,毛澤東返回長沙,寄居于長沙船山學社。為了為黨培養干部,掩護黨組織活動,毛澤東與船山學社社長賀明范商議,在船山學社舊址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改革教育模式,甄選優秀人才。
入學設門檻,志同道合聚。革命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關鍵在于教育。自修大學在“入學通知”中明確“革新辦學”的思想,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求學,提倡學生在主觀努力中取得成績。學校考察學員對于“人生觀的主張”“社會的批評”等問題的看法后,通過評閱問卷并當面接洽,方決定學生是否入校。
湖南自修大學通過創新入學考核方式,篩選了一批志同道合、愛國愛民的優秀人才,“開一代風氣之先河”,為黨提供了優質人才來源。創新活教學,實踐育人才。湖南自修大學以“研究馬列主義,注重社會實踐”為辦學宗旨,反對學生死記硬背,提倡“頭腦風暴”,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據說,毛澤東在教工人認“工人”兩字時說:有人講工人生而命苦,“工”字出不得頭,出頭就是“土”,意味著工人只有死路一條。我看不對。“工”字中間一豎,上頂天,下立地。大家不是說“天”最大嗎?“工”字和“人”字加在一起就是“天”字,只要我們工人團結起來,就有大如天的力量。他的演講和思想激勵了一批有志青年,鼓舞了工人們的革命熱情,培養出一批杰出革命骨干。
湖南自修大學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所干部培養學校,是早期共產黨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第一次探索革命干部培養模式,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被湖南人民譽為“革命策源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我們應該主動學習湖南自修大學辦學史,牢記歷史使命,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正確辦學方向,在湖湘紅色文化沃土中厚植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情懷,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