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余蓉
【名片】
廖羽,出生于1987年,先后求學于長沙理工大學、廣州美院,畢業后組建設計團隊易高。2015年,他主創設計的凈化氣泡水分配器、物流托盤車,分別獲得德國IF設計大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引起跨國公司關注。
【故事】
干凈利落的短發,談吐清晰思路敏捷。這是4月13日記者見到廖羽的第一印象,不同于大眾對設計師“長發飄飄、天馬行空”的印象。
廖羽向記者解釋,工業設計師氣質大都不那么張揚,因為工業設計不同于其他設計類,除了需要“天馬行空”的點子,還需要嚴謹的思維將點子變成產品,“工業設計師是為解決人類的問題而設計產品,他同時也得具備工程師的特質。”
廖羽今年28歲,2013年碩士畢業后,他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易高設計”,開始專職工業設計師生涯。廖羽說,“易高設計”并不以利潤為第一追逐點,而是服務于愿意為工業設計創新類作品買單的企業。正因為這一理念,團隊的工業設計水準較高。這次連續獲得兩項國際設計大獎,已經引起一些跨國企業的關注,公司已經開始不斷收到合作邀約。
廖羽主創設計的凈化氣泡水分配器,是為了迎合歐美人喜愛喝碳酸飲料的習慣,因為加了一個過濾器設置而更適合兒童,由此獲得德國IF設計大獎。這款“有小改良,更人性化”的產品受到了歐美國家的追捧。
另一款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作品,則是物流托盤車。產品體積跟手工叉車一樣大小,但是智能化程度很高,可以實現不同高度叉貨、自己上下坡等功能,讓工人在集裝箱等狹小空間也能操作自如。廖羽介紹,這么一款看似簡單的產品,他和另一位伙伴只花了1個月的時間設計,但研發卻花了整整1年零2個月,光是操作手柄的設計改動就高達50次以上。廖羽說:“由于不專業導致效率低下。這是一個工業設計師成長的必要過程。”目前,這一產品在各類國際展銷會上大出風頭,短短幾個月企業已經進賬2500萬元。
廖羽的性格里也有成功設計師通有的“瘋狂因子”。高二那年,零繪畫基礎的他決定拿起畫筆報考美術,從此夜夜在畫室練習到深夜,最終順利考上長沙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大二,他苦練手繪畫工,每天畫50張交通工具圖,平均要花去七八個小時,練就了現在“5分鐘畫一臺汽車”的超高手繪能力;大四,他為報考廣州美院研究生,又開啟了“瘋狂模式”,每天學習時間從早晨6時到第二天凌晨3時,一直堅持了整整4個月時間。最終,他以專業全國第2的成績被錄取,師從當時工業設計學院院長童慧明教授。當時一并被錄取的4個人中,只有廖羽是外校的。
廖羽說,他的職業理想,是希望能推動中國的工業設計師們來設計創新創意產品,在國際形成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在工業智能化、“互聯網+”方面,工業設計師應該大有可為。如果只是唯唯諾諾去設計沒有創意的產品,不創新,就枉生在這個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