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聚焦 > 媒體關注 > 正文

媒體關注

[ 2014-07-21 ]· 中國青年報:《長沙理工:大學生愛吃科技競賽“自助餐”》

發布日期:2017年07月06日 來源: 作者:

一條“魚”讓長沙理工大學學生張衛明著實火了一把,還順利拿到了保研的機會。

這條“魚”凝聚了太多師生的心血:指導老師樊紹勝教授時時給予方法指導,并在實驗所需的材料、元器件費用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資助;教機械設計的老師指點機器魚流線型形體的設計方案;機械專業的學長們為他們畫了三個方案的CAD設計圖;電路板的制作讓設計者們費盡心思……最終,能快速檢測水污染、尋找污染源并繪制全方位反映水體污染分布情況的“水體污染檢測機器魚”成功問世,并榮獲全國大學生第六屆節能減排大賽一等獎及三項發明專利。

張衛明等人是長沙理工大學智能電力設備監控技術創新團隊隊員。10年來,這個在今年榮獲全國“小平創新團隊”稱號、并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專項資助的科技隊伍,先后榮獲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大獎31項,省級大賽獎項73項。

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丁丹介紹,學院出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等4項制度,每年撥出經費保障學生參與科技競賽,對每個項目都安排有指導老師,每次評審有專家團隊審定,參賽教師進行的指導培訓都納入績效考核。學院設有大學生電工電子實訓基地,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于實踐。

在長沙理工大學各個院系中,對于學生科技競賽投入最大的是汽機學院:每年12萬元經費投入,800多平方米創新基地中有指導老師12名和數十萬元的設備。汽機學院副院長杜榮華說,工科學院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工程師,教育回歸到工程實踐,必須進行反向思考和設計: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是什么工作環境,先行打造一個模擬的環境,從目標導向來設計教學環節,再進行持續的改進優化。要貫徹這種沉浸式教育,除了在課程設計中進行滲透,課堂之外學生通過參與競賽進行綜合能力的鍛煉,更是非常必要。老師和學院需要做的就是指導和給予機會。同時,“在競賽中形成的老師帶研究生、研究生帶本科生的流程,可以讓知識傳遞在本科生環節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更有利于知識傳遞和消化,也有利于發現好苗子”。

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鄒宏如介紹,目前,學校42個專業社團全部依托專業教學系、教研室或實驗室開展活動。而針對本科生舉辦的迄今已有11年歷史的科技文化藝術節,打造了科博會等30多個品牌科技競賽,覆蓋51個本科專業,覆蓋率高達84%。自2007年以來,學校設立大學生科技立項資助計劃,每年下撥15萬元專項經費資助學生科研項目,由校團委負責學生科研項目的立項、中期檢查、結題答辯等管理工作,7年來資助了2200多個項目完成,成為學生科技成果的蓄水池和孵化箱。近年來,學校多次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斬獲大獎,并兩次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學生每年在全國交通科技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省級以上學術科技競賽中獲獎超過200人次。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