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各部門、各學院持續開展了校黨委書記付宏淵關于《把準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方位 全力推進全面建成“百強”大學》專題報告的學習活動。各部門各單位教職工都表示,通過學習,更清楚地了解了學校面臨的新形勢,明確了學校發展的新任務,鼓舞了斗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為實現全面建成“百強”大學而努力奮斗。
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計通學院院長王進表示,聽了付書記的報告,感到自己和學院的責任重大,學校“全面建成‘百強’大學”的奮斗目標已經確定,學院如何設計路線圖,如何做是關鍵。他認為,學院要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以及“翻轉課堂”建設為切入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與學校傳統優勢學科交叉融合,狠抓內涵發展,爭取在國家級重點項目、人才稱號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實現“變道超車”。
化學學院黨委書記程云輝表示,近年來,學校的發展師生有目共睹,但是發展的形勢依然嚴峻,學校一級學科博士點、ESI學科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國家級一流課程還只有4門。化學學院的學科專業不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專業,要推動內涵式發展,堅持特色發展,從新型交叉學科上推進,在服務“四為”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專業特色。
“作為文科學院,在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和服務其他理工科學院上還有很大空間。”文新學院副院長周云鵬說,“要進一步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堅定不移地把人文社會科學辦好。”
人事處副處長徐欣國表示,學校要搶抓機遇,實現“變道超車”,關鍵是要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資源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進一步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貫徹“雙一”人才戰略,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校工作,激發教師隊伍干事創業的活力。
教務處副處長蔣菲最關注的是,報告中提出“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培養,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重”的要求。她表示,教務處要繼續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體系上下功夫,更主動地適應科技與產業發展需要,主動尋求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能力和貢獻水平。具體做法:一是發展新工科、新文科。學校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打造特色優勢專業,建設新興專業,升級改造傳統專業,淘汰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二是優化課程體系,實施課堂革命。圍繞“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加強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著力建設五類“金課”,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實驗與資產處副處長鄧應軍表示,“付書記多次提到學校資源管理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硬件問題,而是要提高資產使用效益,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開展資產配置和管理工作。”她說,今后要進一步科學整合、優化學校各種資源,落實校院兩級管理,強化資源管理使用責任和監管責任,做好資產資源使用管理的規范,創新機制體制。
交通學院道路系系主任李盛認為,全面建成“百強”大學,要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在立德樹人、教學研究等工作中的作用,要進一步激發基層教學組織活力,提升運行效率。作為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要提高站位,積極謀劃專業發展規劃、精心打磨人才培養方案;要立足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內在要求,切實保障“三全育人”落實到位,真正培養出一流人才。
電氣學院自動化系系主任賀勇在參加學院組織的學習討論時,提交了一份近兩千字的報告,從自身定位、所在系發展目標和辦學水平提升舉措三個方面進行了思考。他認為,繼續全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舉辦及深度參與校、省、國家的各項科技賽事,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職責
汽機學院院長杜榮華重點思考的是“學院面臨著學科實驗室建設力度不夠,專任教師少,實驗室人員老化的問題,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院正著手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確保一流專業建設點三年之后變成一流專業。”
國際處處長吳迪龍表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在國際化方面體現不夠,要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下一步國際交流重點是:師資隊伍國際化,科研國際化,課程教學國際化,學生流動國際化。他認為,要強化孔院在國際交流中的主體地位,國際合作項目爭取優質合作伙伴;提升專業國際化改革,做好把國外優質課程的引進工作;加大外語教學改革力度;聯合培養更靈活,推進學生派出、學分互認工作,加強師資派出,引進英美全職教師。
“學院學生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五育并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與成效。”水利學院黨委副書記吳振華表示,“要不斷提升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質量,著力培養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特質人才。”
電氣學院黨委副書記任艮豐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為學校“百強”建設添磚加瓦,用“百強”目標引領學生,讓學生自覺把個人成長同步于學校發展,不斷提升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對學校發展的自豪感。
組織部喬法光表示,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克服本領和知識恐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之力,匯成工作成色,為學校建成“百強”助力添瓦。
化學學院輔導員劉文成表示,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一要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高服務學生的工作本領和綜合素質,做學生成才的領跑者;二要積極踐行“三全育人”理念,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中做好精準定位、有效銜接和資源整合的工作;三是要傳承“干事”文化,積極主動履職,勇于擔當作為,真干事,干實事,出真招,求真效。
法學院姜明副教授表示,在新形勢下,學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抓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一名法學專業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要要牢牢把握政治原則,始終把培育學生的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念放在首要位置。
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張振浩表示,付書記的報告,為學校“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針對自身所處系部的實際發展情況,找差距、謀發展、抓落實,通過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為實現“百強”大學目標做貢獻。
藝術學院朱詩源所在的數字媒體藝術系已經形成了以兩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基礎的專業布局,建成了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她表示,要不斷推進人才培養與現代技術、精神文化和地方產業發展的結合,依托數字、文化、媒體、藝術四維專業特色,服務湖南媒體創意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