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校學科建設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按照《長沙理工大學推進“百強”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為龍頭,實施優勢特色學科突破工程、理學學科強化工程、戰略新興產業學科提升工程和人文社科學科振興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5個學科上榜,其中土木工程學科排在B+檔(前10%-20%),交通運輸工程、工商管理排在B檔(前20%-30%),電氣工程、水利工程排在B-檔(前30%-40%)。2018年,學校成功入選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行列,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工商管理、電氣工程、水利工程、應用經濟學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培育學科”。在上海軟科的2020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榜單中,學校位次從2018年的167名上升到2019年的150名,再上升到2020年的126名,學校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注重頂層設計,著力構建高質量的學科建設新格局
一是建立了省、校兩級高水平學科建設新體系。根據“強化工科優勢,夯實理科基礎,發展特色文科,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努力構建國際知名學科、國內一流學科、區域(行業)一流學科或特色學科為主的多層次學科體系”的思路,按“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先期入選5個學科)、“區域(行業)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先期入選8個學科)和“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領域)建設項目”(先期入選5個學科),實施高水平學科建設計劃。此外,還增設專項經費,支持人文社科振興計劃與新興交叉學科的建設,有效構建起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省、校兩級新的高水平學科建設體系。
二是構建了“三三制”的推進組織新架構。為了廣泛調動職能部門、學院、學科三方的積極性,著重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推進、學院主動作為、學科自主發展、全校師生積極
參與的建設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三三制”的推進組織新架構,即學校、學院、學科“三個層次”縱向推進;“三個兩翼”橫向協同:職能部門的牽頭作用與學院的主體作用、學院班子的保障作用與首席專家的主導作用、首席專家的帶頭作用與學科團隊的聚集作用,廣泛凝聚了推進合力。
三是創建了“十大推進體系”新模式。制定了《推進“百強”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任務分工表》《“百強”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目標任務量化指標分解表》。確定了13個一流學科建設首席專家并明確4個ESI學科建設實行院長負責制。成立了由12位校內專家與9位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的專家咨詢小組。有效構建起高水平學科建設的目標體系、任務體系、責任體系和實施體系,分解建設目標與任務,強化責任意識,狠抓任務落實。建立完整的建設標準、資金投入與管理、遴選、監控、績效評價體系,實施全鏈條閉環管理、分類歸口管理,提高建設管理水平。
2018年省財政廳專家評價組進駐我校開展“雙一流”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時,對學校的管理新模式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具有推廣意義。
狠抓內涵建設,不斷提升學科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是以制訂并實施高水平的學科建設實施方案為契機夯實學科內涵發展根基。在對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國家“雙一流”建設狀況等數據信息開展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近100位來自“雙一流”高校A類或B+及以上的校外專家對13個學科建設實施方案的評審,促進各學科實施方案在科學性、前瞻性和落地性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學科實施方案的組織實施機制,在“雙一流”項目申報、經費支持、績效考核等方面,堅持將各學科實施方案作為重要標準,有力促進了各學科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強化內涵、夯實基礎。
二是以ESI學科建設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通過多次召開ESI學科建設推進會或研討會,共同研判形勢,統一認識,明晰發展路徑,協同強力推進。通過圖書館定期發布高質量的ESI學科建設分析報告,從洞察學科方向、聚焦研究前沿、擴展國際合作等方面對每個學科都提出了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建設建議,收到良好成效。近幾年,我校ESI學科進步迅速,在2020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四個EIS學科(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晉升全球排名前1%行列,學校全球排名前1%ESI學科數量躍居湖南省屬高校第一位,并在全球排位提升了94位,成為全國進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三是以高水平學科建設助推學校重點工作協同發展。充分發揮高水平學科建設龍頭地位,加大高水平學科建設經費投入,圍繞一流本科專業、一流課程、新增博士點申報、第五輪學科評估等重點工作,積極推進學科與專業、課程、學位點協同發展,構建了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為支撐的協同發展體系。
據統計,學校在一流本科專業、新增博士點、高層次人才隊伍、高水平教學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大多數出自建設的高水平學科。
突出績效管理,切實增強學科建設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一是以“雙一流”項目庫建設推進學科建設精細化。從項目申報年度、范圍、類型、條件、程序及申報組織的有關要求、時間節點,以及13個建設項目的資助建設內容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和詳細安排。聚焦目標、嚴格標準,認真開展了“雙一流”建設項目立項專家評審,從項目績效目標設置的科學性、材料申報的規范性、經費安排的合理性等方面,對項目進行嚴格評審。近年來,共立項“雙一流”項目1000多項,進一步強化了學科建設的項目化、精細化管理。
二是建立健全加強學科建設績效考核的體制機制。出臺了《學科建設經費管理辦法》《“雙一流”建設資金管理辦法》《“雙一流”建設成果獎勵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推進學科建設的制度體系。制定了《學院高水平學科建設績效年度考評指標體系》,從建設過程、效果與實施方案的符合度,主要目標的達成度,建設的組織與管理,標志性建設成效等四個維度完善了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的績效考評機制。學校每年均按照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雙一流”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各學科開展資金績效評價,進一步提升了學校“雙一流”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水平。
三是加強資金監管以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經費管理的計劃性和預見性,加強了對各學科經費實施的過程跟蹤和成效監測。根據各學科經費使用進展情況,定期發布公告,督促加快建設步伐,確保經費有效投入到學科建設中。同時,對于資金使用設置了負面清單,提出了明確規定:凡在年度檢查、中期考核中發現與建設目標存在嚴重差距的項目,學校給予退出建設項目處置,并按照規范的申報與遴選流程,適當增補相應類別項目予以建設。此外,還在部分建設項目遴選中開展開放式競標,激發各學院及學科的建設活力。
在2020年的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雙一流”建設項目中期檢查工作中,我校成績優異,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來源:《長沙理工大學報》 期次:第5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