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國建筑學會民居建筑學術委員會、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建筑專業委員會、長沙理工大學主辦的第二十八屆民居建筑學術年會在我校舉行。
大會為期3天,主題為“聚焦新時代我國民居的傳承與高質量發展研討”,包括開幕式、8場主旨報告會、109場專題分論壇(含博士論壇)、湖南民居研究與設計成果展等系列活動。來自全國的民居建筑學界的大師、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媒體代表等600余人匯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探討研究鄉土建筑的傳承與發展,推進新時代民居發展創新。
大會開幕式前,學校舉辦了“與民居專家前輩、大師面對面”座談會。青年學子聆聽專家前輩、大師的報告,與專家前輩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溝通。
校長曹一家、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張大方、湖南省住建廳副廳長易小林、湖南省文物局副處長陳利文、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副會長格日樂圖、中國建筑學會副秘書長張松峰出席活動并致辭,我校建筑學院特聘院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楊瑛教授致歡迎辭。中國建筑學會民居建筑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陸琦教授宣布開幕。中國建筑學會民居建筑學術委員會、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民居建筑專業委員會、華中科技大學譚剛毅教授作2023年度工作報告。
曹一家在致辭中表示,長沙理工大學一直十分重視對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學校大力發展建筑遺產保護等前沿交叉學科,組建湖湘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科研團隊,對湖湘大地的建筑文化遺產展開深入研究,遵循理論與技藝結合創新的民居修繕方法,在歷史與當代結合中堅守建筑文化遺產修繕初心,積極傳承建筑文化遺產文脈,創造性地進行新探索、新實踐,讓湖湘民居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與魅力。他希望此次年會的召開能夠引領廣大民居建筑領域研究者繼續探索,助力新時代民居的傳承和高質量發展。
易小林指出,民居建筑不僅是居住的場所,更是民族深層智慧、營造法式、道德倫理、審美觀念等文明成果的典型體現和物化寫照,是社會歷史的活化石,是難以再生的珍貴的文化遺產。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保護傳承民居建筑文化就是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會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向會議承辦方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進行了贈書儀式。
會議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學術年會共收到投稿論文356篇,經過專家評審,收錄會議論文288篇,最后篩選出15篇優秀論文,并對獲獎論文作者頒發了獲獎證書。會議同步舉辦了湖南民居研究與設計的成果展,展示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民居研究與設計方面的最新成果。
(文/何川 圖/建筑學院 一審/許建和 二審/郭媛 三審/方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