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我校承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重點項目結題審查學術交流會議在長沙召開。我校付宏淵教授主持的《濕-熱-力耦合作用下泥巖人工邊坡災變機理、評價方法與防控措施研究》項目通過結題驗收,被專家組評定為“優秀”。
該項目于2019年啟動,針對“泥巖邊坡失穩”這一公路建設中屢治不愈的工程頑疾,著力破解泥巖開裂后強度參數難以獲取、泥巖邊坡穩定性分析無法考慮暫態水壓力影響、現有技術難以控制泥巖邊坡漸進失穩等難題,提出了泥巖分類方法及強度參數獲取新技術,構建了泥巖滲流及本構模型,提出了暫態飽和泥巖邊坡穩定性分析理論,發明了泥巖邊坡逐層遞進式穩定控制技術。
項目研究團隊共主編學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92篇,其中SCI/EI論文84篇;授權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3項;參編行業及地方標準3部;牽頭舉辦2次國際學術會議,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23次。團隊成員1人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3人入選省部級人才。項目獲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目前,項目研發成果已在湖南、廣西等省區6條高速公路20余個邊坡工程中推廣應用,保障了沿線泥巖邊坡長期安全穩定,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成果還走出國門,在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邊坡工程中推廣應用,助力“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交通網絡構建,推進了共建共商共享“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文/劉飄逸 一審/曾鈴 二審/葉正芳 三審/方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