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水伏科學與技術(線上)
報告人姓名:郭萬林
報告人所在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院士)/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8日下午14:00-15:00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郭萬林,中國科學院院士,納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空天飛行器結構安全和數(shù)字化、納智能材料器件和固液界面物理力學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水伏學”的誕生。1981 -1991年在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系學習,并獲得飛機結構與強度學士、固體力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澳大利亞、波蘭、德國、美國、新加坡、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國工作、授課、訪研。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400余篇,被SCI他引萬余次。1996年獲國家杰青,1999年獲聘長江學者;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9年因“對宇航結構完整性耐久性和納米力學的持續(xù)貢獻”獲ICCES(國際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會議) Eric Reissner Award,202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培養(yǎng)的研究生陸續(xù)獲得全國優(yōu)博、優(yōu)青、青千、杰青、長江等榮譽和人才基金,成為行業(yè)翹楚。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關于固體和固體結構的斷裂和斷裂準則
報告人姓名:魏悅廣
報告人所在單位:北京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院士)/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8日下午 15:00-16:00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魏悅廣,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學部副主任、北京市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中心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1992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1992-1994年和1995-1998年分別為中科院力學所和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1998-2016年為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期間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圣芭芭拉分校訪問教授,曾任中科院力學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力學學報》主編等。主要從事固體跨尺度力學、彈塑性斷裂力學、復合材料力學等研究。在國際上建立了協(xié)同考慮應變梯度和表界面效應的跨尺度理論;建立了可壓縮應變梯度理論和適合應變梯度理論的有限元方法,并由此預測出金屬的微尺度斷裂強度高達其宏觀屈服強度十倍以上的重要結論,突破了傳統(tǒng)力學理論的預測極限,引起跨尺度力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廣泛開展。曾擔任科技部973、基金委創(chuàng)新群體以及中科院國際學術團隊等項目首席科學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8, 2013)、三等獎(1995)、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9)、中國青年科技獎(1994)和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1993)等。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超大型航天器在軌動力學控制與空間組裝
報告人姓名:鄧子辰
報告人所在單位:西北工業(yè)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8日下午 16:20-17:05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鄧子辰,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院長,長江學者,“復雜系統(tǒng)動力學與控制”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目前主要從事動力學與控制、工程力學、計算力學、應用數(shù)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一直從事計算力學與控制理論交叉學科及其哈密頓動力系統(tǒng)的辛數(shù)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關成果被成功應用于非線性系統(tǒng)動力學、柔性多體系統(tǒng)動力學、航天系統(tǒng)動力學、先進復合材料優(yōu)化設計等領域。先后主持4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發(fā)表論文3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力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力學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計算力學協(xié)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動力學與控制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同時是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固體力學學報(中文版)、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中文版)副主編;國內(nèi)外10余個學術刊物的編委。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撓曲電效應及應用
報告人姓名:申勝平
報告人所在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8日下午 17:05-17:50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申勝平,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國家杰青,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智能飛行器流固耦合力學與仿生技術111引智基地負責人。多個國家級領軍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長期從事功能材料與結構力學行為、力熱電化學耦合理論及應用、疲勞與斷裂力學、多尺度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在日本、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發(fā)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專著各1部,授權發(fā)明專利3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杰青、國防重點項目等。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及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力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航空航天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ASME JAM副主編等。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高效合成射流主動控制技術及應用(線上)
報告人姓名:王晉軍
報告人所在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9日上午 9:00-9:45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王晉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國家杰青,長江學者,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飛行器空氣動力學、流動控制、湍流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以及國防科研項目等3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部委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力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力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兼任多個國際國內(nèi)知名期刊副主編以及多個國際國內(nèi)知名期刊的編委。曾任多個國際會議的大會主席。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一流專業(yè)建設過程中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線上)
報告人姓名:原方
報告人所在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9日上午 9:45-10:30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原方,河南工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力學教學優(yōu)秀教師,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曾任河南省力學重點學科帶頭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河南工業(yè)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副院長。現(xiàn)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從事散體力學及結構分析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1部,編寫國家規(guī)范1部。堅持教學科研結合,是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材料力學)負責人和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力學課程團隊)帶頭人,編寫教材7 部,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nèi)容:納米碳復合材料跨尺度制造技術中的基礎問題和挑戰(zhàn)
報告人姓名:王超
報告人所在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報告人職稱:教授/博導
報告時間:2022年8月9日上午 10:50-11:35
報告地點:云塘校區(qū) 工二B302
報告人簡介:王超,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進納米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力學及多功能應用方面研究工作,目前為止,以第一或通訊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包括Cell旗下子刊Matter、納米力學領域知名期刊Nano Letters、碳領域頂級期刊Carbon以及Nanoscale等,多篇文章被封面報道,合作發(fā)表Nature、Matter、ACS Nano、Nano Energy等知名期刊。受理國家發(fā)明專利11項,授權3項。以唯一作者身份出版學術專著1部(科學出版社)。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特區(q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等項目8項,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戰(zhàn)略高技術重點專項、國防重點實驗室基金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獲得2021年度中國新銳科技人物知社特別獎、2016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入選2021年度中國博士后文庫以及2016年度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者選介。任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智能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會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會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