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由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主辦,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與土木工程學院共同承辦的2022年湖南省第十五屆研究生創新論壇“綠色土木智能化發展”分論壇暨長沙理工大學第十八屆研究生博力學術論壇在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成功舉辦。
副校長胡永樂教授,研究生院院長楊華峰教授、研工部部長兼副院長田上老師,土木工程學院全體院領導、研究生導師代表以及省內外高校300余人參加論壇開幕式。開幕式由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磊教授主持。
胡永樂為論壇致歡迎辭。他首先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老師和同學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指出,舉辦本次“綠色土木智能化發展”論壇是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加快土木學科智能化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長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生動體現。本次創新論壇為省內外各高校的土木研究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也為提升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創新型研究生培養發揮了積極作用。
楊華峰介紹了創新論壇舉辦的意義、本次論壇的籌備情況,并宣布論壇正式開幕。他強調,舉辦綠色土木智能化發展是傳統土木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解決建筑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在綠色低碳、技術賦能、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論壇將圍繞國家在“雙碳”發展戰略中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重大工程建設領域的重點任務進行研討,聚焦土木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實現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與土木的交織交融,以智能化推動綠色土木,以綠色理念來促進土木智能化的發展。
論壇邀請了重慶大學王宇航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劉震卿教授、中南大學李歡博士、湖南大學陳暉博士做特邀報告。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湘潭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等省內外十余所高校的900余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會議。本次論壇共有4個特邀報告、54個分論壇報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重慶大學王宇航教授以“風電工程中的結構創新與實踐”為題作特邀報告。王宇航教授主要針對風力機塔筒和基礎的結構創新問題,闡述了在“2060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風力機基礎和塔筒大型化的發展需求以及風力機面臨的各方種挑戰,介紹了目前海上風電工程的結構類型及相應的關鍵問題;他還介紹了團隊在塔筒有限元分析、基礎剪切、彎扭試驗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了不同基礎結構的破壞形式,結合遺傳算法對塔筒結構安全及總成本進行了優化,研發了海上風電鋼管混凝土結構塔筒,以適用于海上風電的工作和運行要求。最后,王宇航對風力機結構安全穩定性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總結了風電工程結構創新潛在的研究痛點與難點。
華中科技大學劉震卿教授以“風電場風資源評估的CFD仿真研究”為題作特邀報告。劉震卿系統介紹了近幾年團隊在陸上和海上風電方面的相關研究,詳細講述了復雜地形的風資源評估、風機尾流-復雜地形的全耦合仿真、風力機結構動力響應及風力機的振動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針對當前風電行業存在的部分“卡脖子”問題,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最后,劉震卿教授對風電行業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更長遠的目標—搭建融合風資源評估、風機選址與優化、風機荷載計算及阻尼器選型優化等。
中南大學李歡博士以“執心一念、不負時光”為題作特邀報告。李歡博士從“科研技能”、“科研習慣”、“論文寫作”、“人際交往”和“時間管理”五個方面,圍繞“科研網站”、“閱讀習慣”、“英文論文寫作”等18個主題展開詳細介紹,分享交流了自己的學習科研干貨。
湖南大學陳暉博士以“在經典中求創新”為題作特邀報告。陳暉博士以“碩博士如何做研究?”為問題導向,從“研究方向與課題”、“研究方法與實現”、“結果整理與寫作”和“論文投稿與發表”四個方面詳細分享了自己碩博研究生期間的科研經歷。
特邀報告由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韓艷教授主持,四位主講人的報告精彩生動,引來線上、線下觀眾熱烈互動和陣陣掌聲。
12月11日下午,校內外碩、博士研究生分別就“土木工程新技術論壇”、“綠色節能材料論壇”、“智能結構體系與材料論壇”、“大數據驅動下土木工程”的四個主題進行分論壇報告。
每個分論壇由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擔任評委嘉賓,對匯報內容進行評比,并產生了8個優秀PPT以及演講者。
據悉,本次論壇收到校內外碩博士論文120余篇,通過校內外專家評審,最后評選出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計54篇,并在閉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典禮。
( 文/圖 鄧文杰 汪國棟 王中興 審/黃阿明 韓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