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下午,劉小春科研團隊經驗分享交流會在云塘校區(qū)文科樓B300舉辦。科技處處長王進主持會議。學校相關專業(yè)的百余名師生參加。
劉小春教授以《先進表征技術驅動新材料研發(fā)》為題,闡述了其所在的科研團隊和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團隊合作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雜志《自然》主刊刊發(fā)的過程。他表示,做科研要有“打破”規(guī)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精神,要用最先進的設備,做最底層的原始創(chuàng)新研究。跨領域交叉合作是產出頂級科研成果的關鍵,各學科、各專業(yè)之間交叉合作要貢獻自己的優(yōu)勢力量,從而促進更多科研成果的產出。同時,他介紹了學校金屬研究所基于電子顯微鏡產出的科研成果,認為要把卡脖子技術列入科研清單,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關鍵領域研究可應用的技術攻堅克難,找到可靠的團隊相互支持,共同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走得更遠。
會上,劉小春與現場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
王進在主持講話中表示,科學技術是立身之本,科研人員需要秉持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甘坐“冷板凳”,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厚積薄發(fā)。在科研之路上,要扎實推進有組織科研,充分發(fā)揚團隊精神,找到能相互成就的合作伙伴,不斷促進產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文/圖 李瀟玲 審/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