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上午,為推進金融學學科與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和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金盆嶺校區辦公樓100報告廳舉行了“金融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研討會。會議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彭新宇教授主持,長沙理工大學社科處處長劉建江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丁丹書記、王治副院長、劉堅副院長、朱銳副院長、金融系全體教師、學院青年教師和應用經濟學研究生參加會議。
會議伊始,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丁丹書記代表學院致歡迎辭,向與會學者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歷史、“雙一流”專業建設、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工作等基本情況,并向一直支持和關心學院發展的專家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暨南大學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少波教授首先作“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邏輯”主題報告。他從金融業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基本邏輯出發,強調當下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重點就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金融賦能要著力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和主要領域,并通過金融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二個邏輯是實體經濟要夯實產融關系的底層邏輯,即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可持續的信用關系。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具有商業可持續性是市場金融的內在規定。金融賦能支持實體經濟要求實體經濟主體如企業要為金融賦能提供可靠的信用基礎,在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以信用為紐帶的底層邏輯。第三個邏輯是政府要構建促進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的治理邏輯。政府要鼓勵、支持并幫助企業提升信用能力,如通過政策制定、制度優化以及各種經費安排,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信用增級提供支持;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搭建金融與實體經濟互動的各種平臺。

圖1:暨南大學劉少波教授作主題報告
廈門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朱孟楠教授以“人民幣國際化:難點與突破”為主題,分享了他長期思考和發表的一些學術成果。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目標是成為具有結算、投資/融資、儲備功能的國際貨幣。這是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要求與必然,是國家貨幣體系改革的必然結果,是大國崛起的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之所需。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成就非常突出,表現為人民幣跨境使用(貿易、投資)規模呈不斷上升趨勢;人民幣貨幣互換規模不斷擴大;人民幣成為SDR定值貨幣,權重上調至12.28%,反映出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以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上市,使中國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人民幣國際投融資功能不斷增強。同時也面臨了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重大變化、美元慣性與美元霸權、人民幣國際化本身存在的主要問題、總體經濟尚需高質量發展的困境。最后,朱教授認為可以從做大做強做實整體經濟(基礎和根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一帶一路”和數字人民幣等為突破口、并借鑒美國經驗等“他山之石”來解決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困難。

圖2:廈門大學朱孟楠教授作主題報告
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商學院宿鐵副教授(終身教職)作“How to Publish in Top Academic Journals”學術報告。他介紹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工作內容,圍繞Pubishor Perish闡述了經濟學、金融學和會計學知名學術期刊涵蓋的要素、高水平論文的評價標準以及論文發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并從作者和評審人視角分享了發表論文的體會。

圖3:邁阿密大學宿鐵教授作主題報告
我院二級教授唐文進作“資管新規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激勵效應之謎”的學術報告。唐教授團隊以資管新規的實施為準自然實驗,基于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構建廣義DID模型考察了資管新規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其研究成果為金融強監管政策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提供了微觀經驗證據,對完善我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引導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啟示。

圖4:長沙理工大學唐文進教授作主題報告


圖5:彭新宇副院長主持 圖6:丁丹書記致辭
學者們精彩紛呈的報告不僅使師生們對金融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更為應用經濟學領域提供了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也激勵熱愛學術研究的廣大師生不斷進步,再接再厲,為我院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7:研討會會場

圖8: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文/李兆瓊,毛曉丹;圖/申立平;審/彭新宇,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