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駱郁廷教授,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項久雨教授蒞臨湖南省高校輔導員校園文化建設培訓班現場,分別以“新時代中華文化建設與民族偉大復興”、“堅持以文化人,弘揚大學精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出路”為題,為2019年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培訓班學員和我校輔導員作專題講座。我校學工部部長艾楚君主持系列講座。

歐陽康教授從“中國夢”與中華文化建設導入,廣泛引用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中國夢”的重要講話,并以翔實的數據,論證中國夢實現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引導大家從價值層面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文化建設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重要方面,歐陽教授深刻闡釋了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并從“中國文化問題的歷史生成”“當前中國的文化困惑”“文化的多維解讀”等五個方面回答“價值與文化在當代中國何以成為問題?”。并引用豐富案例,從文化建設看當代世界的價值碰撞,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經受多次沖擊與歷史性轉換等文化建設歷程看中國價值。

駱郁廷教授首先以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的名言引出對大學文化的思考,指出,大學發展的關鍵在于大學文化,大學要堅持以文化人,尤其是以大學精神化人。在講座中其從“大學精神乃大學之魂”、“大學精神的文化載體”、“大學精神的現實困境”和“大學精神的弘揚之道”四個維度對大學精神進行講解。駱教授分析了大學精神的五個層次,分別是“愛國奉獻、服務社會;自強不息、追求卓越;求是崇真,勇于創新;兼容并蓄,學術自由;厚德載物、敦品篤行。強調校風、校訓、校歌、校徽、教風、學風、大學活動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都可以成為大學精神的文化載體。其還從“錢學森之問”、“李約瑟之謎”和“中國人之惑”引出了對“大學精神面臨的現實困境”這一問題的思考,并指出弘揚大學精神要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總結凝練大學精神,深化大學精神教育,加強大學文化的載體建設,豐富學術文化活動,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項久雨教授以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的名言“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全世界”開篇,闡述了網絡信息對于當今世界的影響力,并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和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實例,說明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重要性。項教授重點講解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特點、問題及對策。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方面,他肯定了“網絡塑造人的存在和本質”的網絡價值說,分析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話場域具有空間與文本的虛實二重性。其闡述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客體的交互性和平等性、過程的生活性和融合性等7個特點,強調了“生活即網絡,網絡即生活”。他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部分問題,提出了“轉變觀念、做好定位”“強化技術、提升水平”和“凸顯生活、潛隱目的”的對策。

三位專家的講座,內容豐富,引經據典,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使在座師生受益良多,引發現場學員積極思考,有助于在今后的輔導員工作實踐中提升理論學習深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文/劉陽 圖/劉星 易鑫興 審/艾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