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辦實事。為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引導學生黨員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提升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為地方經濟、為群眾服務的強大力量。近期,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組織環境工程、生物工程專業學生黨員前往長沙市烈士公園,開展主題為“溯湖湘文化之源,續紅色百年華章”的紅色景點生態環境調研實踐活動,學生黨員對烈士公園及河岸區域的建筑、動植物成長狀況、紅色文化等項目進行調研,旨在引導大家關注紅色景點生態環境,保護紅色生態環境。

圖1(學生黨員王子豪運用APP識別植物種類)
長沙市烈士公園處于瀏陽河下游地區,于1959年沿河而建,植被豐富,管內陳列有全省76000多位烈士的全部名冊,莊嚴肅穆。該學院學生黨員分為兩條路線對烈士公園園區、瀏陽河出水口至瀏陽河大橋沿河地帶進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重點記錄河流、道路、植被、動物及主要建筑物等,增加指南針、道路、生物等信息以方便群眾識圖,根據干道當場記錄植被的方式收集信息并檢查是否有重要的地物遺漏。

圖2(學生黨員當場記錄植被種類)
經過資料的整合,調研結果最終轉化為一張完整的綠地圖呈現出來。長沙市烈士公園總用地138公頃,綠化園占公園總面積的65%以上,生態狀況良好。調研成員共收集、記錄水杉、樟樹、美人蕉等26種植物信息;記錄白鷺、鯉魚、喜鵲等多種動物信息;記錄瀟湘閣、烈士紀念塔、紅軍渡廣場等特殊建筑5種。據調研結果顯示,烈士公園躍進湖、年嘉湖東側及烈士紀念塔東側植被分布較廣,說明這塊地域的植物類生態保護情況較好,但園內動物種類較少,主要集中在非主干道區域。綜合觀察整個公園類喬木高大豐富,但缺少地被植物,導致泥土裸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觀,同時也反映了生態環境保護有待加強。

圖3(調研結果綠地圖展示)
走進烈士紀念塔,不同歷史時期湖南烈士的英勇事跡展現在眼前。“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誓言表達了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其實不止夏明翰同志,烈士塔內每一位烈士都有這種為真理、為理想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這種對革命的耿耿忠心值得我們敬仰學習。“黨的百年歷程中,有雷鋒、李白、夏明翰這樣的烈士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我們才取得如今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學生黨員劉岸感慨道。

圖4(組員們在烈士紀念塔內默讀烈士文抄)
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長沙理工大學學生黨員以豐富的實踐內容、深刻的實踐內涵豐富自身黨史知識,關注紅色景點綠色生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保護紅色文化,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身力量。

圖5(組員在烈士紀念塔下合影)
(圖/文 劉文成 李蕓青 文思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