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長沙理工大學文明辦、黨委宣傳部主辦
當前位置: 首頁 > 師德師風 > 正文

文明動態

教書育人做模范,教學改革當先鋒——國家級教學名師袁劍波教授

發布日期:2014年06月03日 作者: 點擊:

                         

                                      

    

二十三年來,他始終堅守在教學工作第一線,始終活躍在科技創新最前沿,始終矗立在教學改革最前線;他治學與待人兩者兼修,教學與教改融會貫通。他就是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長沙理工大學袁劍波教授。

潛心教學工作、注重教書育人

1988年6月,袁劍波老師剛到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承擔“工程經濟”課程的教學任務,這在當時還是一門新課。在沒有老教師指導的困難條件下,袁老師整整一個酷暑,一頭扎進教學準備工作里,選定教材,閱讀參考書,一遍又一遍撰寫講稿、教案,反復地做書本上每一道練習,多次上門向富有教學經驗的其他教師求教,主動多次試講,教學中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上課前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細節,甚至包括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為此經常工作到深夜,有時夜不成寐。功夫不負有心人,袁老師的處女課很快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歡迎,在當年交通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獲得好評。

袁老師的教學工作就這樣在實踐中探索前行,并從此和工程經濟與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先后開設了 “工程經濟”、“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工程經濟與管理”、“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道路經濟與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公路經濟學”等本科及研究生課程教學。這些課程不少都是以前未曾開設的新型邊緣學科課程,教學難度大,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也沒有成熟的教材。但袁老師深知這些課程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和其他教師一道克服重重困難,廣泛收集教學資料,深入工程調研學習和實踐,積極編寫教材講義。為開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袁老師整整兩年時間到我國第一個中外合作項目廣深高速公路參加調研學習與實踐;為開設“工程項目管理”課,袁老師自費參加由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舉辦、美國專家教授授課的項目管理高級研修班等等,想方設法滿足了教學要求。由于袁老師理論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教學中又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因此教學工作深受學生歡迎,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產生了重要影響。2009年,袁老師的“開門弟子”道路1989屆學生聚會,全國勞動模范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剛亮、遼寧省交通廳廳長石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上海長江橋隧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過震文等在會上感慨地說:“隨著我們工作的變化和職位的提升,從袁老師那里學習的工程經濟與管理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毫不夸張地說,袁老師的“工程經濟與管理”課使我們受益終身”。

袁老師始終認為,光從書本上學習是得不到真才實學的,必須多參加實踐。因此,袁老師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并長期指導土木工程專業道路方向學生的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實踐。實踐教學中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較好地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2000年他指導6名學生的畢業設計,就有吳波、趙偉、趙文廣3人被評為校優秀畢業設計,其中,吳波、趙偉完成的“內蒙古杭錦旗城市道路規劃設計”被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采納,趙文廣開發的“公路工程進度管理系統”被珠海同望軟件開發有限公司錄用。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型人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 成果獲2001年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

現在在香港理工大學任教并從事遙感技術研究的教授吳波在總結他成長的道路時深情地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袁老師指導的畢業設計讓我開闊了眼界,培養了我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袁老師總是把教學工作擺在首位,即使評上了教授,當上了博士生導師,也依然如此。2005年,袁老師到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進行訪問交流,除了學術研究外,袁老師更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察他們的本科生教學工作上,經常深入到佐治亞理工學院土木工程本科學生課堂中聽課,和國外同行交流教學方法,并對他們的討論式教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2005年8月,訪問交流尚未結束,袁老師就迫不及待地提前回到了學校,因為下學期有他的本科教學任務,并且,他很想將國外的教學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上。

袁老師也非常重視科研工作,并把科研作為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他先后承擔科研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在權威刊物及三大檢索上發表的論文有20余篇。袁老師及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中掌握的國內外最新成果引入課堂,并編寫教材、專著和教學參考書8本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公開出版。其中所編著的《公路經濟學教程》是面向21世紀交通版高等學校統編教材。

由于袁老師潛心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優秀,他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并被評為全國交通系統優秀教師。

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質量

袁劍波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非常注重教學改革。從1998年擔任土木工程專業建設負責人開始,他積極組織廣大教師深入開展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創新實踐,經過長期探索,創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5+1+2”模式,在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基礎上,整體削減課堂教學20%,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突破實踐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達到5:3,接近或超過國外發達國家高等工程教育中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使土木工程專業由傳統的以工程科學教育和思維能力培養為主線,轉變為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教育、思維能力培養與實踐能力培養并重,徹底改變了工程實踐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被邊緣化的現象,實現了回歸工程實踐的目標。

在深化“5+1+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袁老師組織廣大教師認真開展系列課程建設改革,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并且創新教學理念,提出了從實踐中學習、以及讓學生學會而不是教師“教會”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教會”學生的課堂教學理念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工程經濟與管理”課程建設,實施案例法教學,使理論教學融思維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于一體;同時加強實踐教學及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先理論教學、后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從實踐中學習、以及“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教學前就提前布置課程設計,讓學生帶著課程設計中要解決的問題學習,邊學習、邊設計(實踐);將一些公路施工組織方法的教學內容安排在課程實習中,讓學生帶著學習要求去實踐,邊實踐、邊學習。從而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使課堂教學時間縮短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在承擔的“工程經濟”的教學過程中,他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提出廣義利率概念、讓學生從資金的時間價值層面上理解利率;引進牛頓切線法對投資收益率計算方法進行改革;將西方經濟學原理引入課堂;增加公路工程投資估算與概預算、公路建設項目財務分析與國民經濟評價、公路收費分析等內容。并開設課程大作業,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實踐訓練;在畢業設計中設立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內容等,培養學生的工程經濟分析與管理能力。

教學改革收到良好效果,培養了一大批工程實踐能力突出、既懂工程技術又懂工程經濟與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他的教改成果引起了用人單位、主管部門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兩次被《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湖南省優秀示范專業,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大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被評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袁老師個人兩次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五次榮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他作為技術負責人承擔的“一般本科院校建設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與實踐”及所參與的“主動適應交通建設需要的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類課程群建設的改革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所主持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經濟與管理類課程改革的創新思維與實踐”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所主持的“工程經濟與管理”課程被評為湖南省精品課程,教研教改論文有10余篇在《中國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國大學教學》等權威刊物上公開發表。

熱愛教育事業,倡導“育人為樂”

袁老師對高等教育事業懷有深厚的感情,不管環境多么艱苦,他從來沒有動搖過。1989年至1991年,袁劍波老師因學校工作需要到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參加工程實踐,這是我國首家中外合作公路建設企業。那里有優越的生活條件、豐厚的報酬、良好的工作環境。袁老師因技術知識過硬、工程經濟與管理知識豐富、工作能力強而深得中港雙方公司領導的青睞,被認為是難得的復合型人才,一進公司就聘為工程師。

那正是一個“孔雀東南飛”的年代,多少教師都在向往著、并想盡辦法去那里工作。袁老師家住農村,剛剛畢業不久,學校的生活工作條件差,其收入還不足那邊的零頭。因此,家里都希望他調到那邊去工作,許多同事和老師也建議他調過去,公司那邊更是求之不得。然而,袁老師丟不下自己的教育事業,他毅然謝絕了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學校繼續自己的教學工作。事實上,即使在公司工作時,他也時刻不忘收集資料,為將來的教學工作做準備。因此,回來后,他很快開出了以FIDIC條款為背景的“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新課,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以后又有深圳、廣州等多家單位高薪相許,有的還允諾先調其家屬過去,袁老師依然不為所動。他經常告誡青年教師要“育人為本”、“育人為樂”。認為教師的天職是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育是在培養和幫助學生,因此,要有“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教育事業是一項艱巨、辛苦的事業,因此,要有甘于清貧、“苦中求樂”的犧牲精神。這兩種精神的更高境界,就是“育人為樂”的蠟燭精神。因此,教師要淡泊名利,把教育當作一種快樂,這樣才能教好書,育好人。

如今,23年過去了,袁老師依然堅守著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那種“育人為樂”的精神,辛勤地在高等教育戰線上耕耘。不僅無怨無悔,而且總是激情滿懷,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在他的影響下,“育人為樂”、“一切工作為學生”已成為城南學院廣大教職工的核心價值觀;不少袁老師的學生很快成長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骨干;201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博士畢業并在邁阿密工作了兩年的袁老師學生沈旅歐在袁老師的影響下,放棄國外的高薪聘請,回到華南理工大學任教;……。

我們欣喜地看到,袁老師 “育人為樂”的蠟燭精神已開始在高等教育戰線上開花結果……。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