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交通學子在勞動實踐中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6月3日下午,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陽光書屋熱鬧非凡,六十余名師生齊聚一堂共度端午,于文人墨客的千古佳句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傳統習俗的實踐體驗中收獲勞動的快樂。
“包粽子、點雄黃、熏艾香、掛艾草、賽龍舟……”活動現場,主持人介紹著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與食俗,帶領同學們從記憶深處回望端午節的傳統民俗、文化內涵、精神價值……與此同時,學院2018級輔導員曹驍和同學們分享家鄉的端午節習俗。聊到興起時,便立即展開一場以“風”“花”“雨”等常見漢字為題的飛花令詩詞大賽,同學們踴躍搶答,熱情高漲。來自廣東的大一學生陳百慧說到:“以前每到端午,媽媽就會煲苦草麥藥水給我沖涼,在今天交流的過程中我也聽到了許多新鮮事,感受到了不同地區節日氛圍的差異。”
“把粽葉卷成漏斗狀,把糯米鋪上去,用粽葉把糯米包住,用手指按住繩子的一端,一纏一系,一個粽子便成型了!”隨著主持人的講解,老師和同學們紛紛開始包粽子勞動實踐體驗,在一片清香的粽葉里,混上幾粒紅豆,添一顆蜜棗,加一塊五花肉,和一團雪白的糯米,不一會兒功夫,蒸籠里裝滿了各式各樣玲瓏可愛、各具特點的粽子。來自工程管理專業的楊佳慧同學已是連續兩年參加學院組織的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她感慨道:“這是十分寶貴的勞動體驗機會,通過動手實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盡管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回家,但和這么多老師、同學一起過節也別有一番風味,感謝學院精心組織的活動!”
學院黨委副書記涂道勇表示:“節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體驗來領悟,包粽子的過程不僅給大家帶來了滿滿的過節儀式感,也能讓傳統美德在勞動實踐中得到傳承,幫助同學們在感受傳統文化浸潤心靈的力量時促使自身全面發展。”
據悉,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養成教育、文化建設等工作,常開展“三月學雷鋒”義務維修、“五一義務勞動清潔打掃”、“美化社區我行動,愛綠護綠我能行”志愿服務等勞動實踐,增強青年學生的文化認同、文化自信,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文明新風。
(文/圖 曹驍 肖婧 審/涂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