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為了解村鎮對干渠以下支渠、斗渠、農渠、毛渠的管理情況以及宣傳渠道保護的重要性,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協會赴湖南省湘潭市韶山灌區調研實踐團來到湘鄉市東山街道辦事處調研。

在新岸村與東岸村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實踐團了解到一些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比如已任職八年的東岸村老村長何建輝談到渠道維護資金不夠,村委需要自行出錢進行維護。何建輝表示村內陳舊的控制閥門再加上疏于維護導致在農田需水期時,渠道內水位低于田埂高度,村民們不得不抽水進行農田灌溉,而在非需水期時,大量水涌入,導致村內洪澇頻發,村民安全受到威脅。何建輝希望市政府加大對支渠的維護力度,同時且他對實踐團在各村委張貼渠道保護宣傳海報的行為表示肯定并大加贊賞。接著,實踐團沿著村內的支渠渠道從"渠道質量"和"水質狀況"兩方面進行實地調研以及相關數據的記錄。

在新岸村,實踐團成員對老黨員譚衛軍進行了采訪,他動情地回憶起了韶灌建設時的壯觀景象,一句句樸素的湘鄉話仿佛將實踐團帶回了那個"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火紅年代。當被問及韶灌當前的水質問題和農作物產量時,譚衛軍忙不迭地說著“水質好的嘞,產量也高!畝產一千斤嘞!”。他誠摯的話語使得成員們對韶山灌區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經過六天的實地走訪,此次針對韶山灌區的暑期調研活動也接近尾聲。后階段,實踐團將結合整理調研情況,針對解決"韶灌最后一公里"的管理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助力韶灌新時代征程。
(文/朱嘉藝 圖/李修儒 審/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