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響應洞口縣“五個一”布局方針,助力平安宜居鄉村建設。近日,在指導老師李小軍帶領下,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服務平安鄉村建設博士實踐團深入邵陽市洞口縣車田村開展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聚焦“自建房排查、橋梁安全和邊坡切坡”專業檢測和調研工作。在車田村服務中心,村支部書記林華和村主任歐陽小柏等村支“兩委”干部與實踐團成員進行了親切交流,介紹了車田村水文地形等的基本情況及當前平安鄉村建設方面的實際需求。
(車田村村支“兩委”干部和博士實踐團成員合影)
細察屋宇 提出個性化“修繕”建議
車田村地處鎮平溪江畔,地形主要以丘陵為主,自建房較為分散。為了摸清家底,精準掌握檢測范圍和對象,博士實踐團在村支“兩委”的陪同下走村串戶,了解車田村自建房的分布及使用情況。“房子有沒有滲水?墻體有沒有開裂?改建區域有沒有用鋼筋補強?”既是房屋安全的重要信息,也是博士實踐團檢測的重要依據。依據詢問與排查,確定車田村30戶磚混房屋作為重點檢測對象。通過全站儀、水準儀、回彈儀、樓板測厚儀等專業儀器對30戶自建房的材料強度、整體傾斜度、變形和沉降程度進行專業的檢測和評估。同時,博士實踐團對危房提出了個性化的“修繕”建議,讓村民住的更安全、放心。后續博士服務團將全面總結自建房安全存在的共性問題,形成調研報告,為平安鄉村建設建言獻策。
(博士實踐團對房屋進行檢測)
“問診”邊坡 提出生態防護方案
同時,實踐團勘測了4個具有安全隱患的邊坡,位于鄉村公路兩旁或山體坡腳處,發現部分坡體有明顯崩塌、滑移現象,其水流沖刷痕跡明顯。由于部分邊坡靠近村民住宅,嚴重威脅到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對房屋基礎及邊坡進行全面勘察,詳細記錄了切坡環境、典型滑坡范圍等,并使用環刀采取10組土體樣品,用以獲取土體參數進行穩定性分析。根據邊坡實際情況,本團隊成員擬采取易于施工,成本低廉的植物護坡或削坡技術進行防護,并提醒村民注意坡體排水孔道暢通,切勿堵塞。通過走訪調查得知,車田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通過鄉村幫扶計劃將生活在滑坡高風險地區的村民轉移安置于低風險地區,同時部分村民鑒于已發生邊坡滑坡住戶現象及所造成的安全與經濟損失,采取加強邊坡穩定的措施,進而提高了整體居住環境安全性。
(博士實踐團測量邊坡各項數據)
精準“把脈”,智慧養護鄉村振興橋
車田村內橋梁建成時間久、設計標準低、維護時間少,為鄉村通行埋下了安全隱患,實踐團對其中損傷情況較為嚴重的5座石拱橋進行了檢測。此外,竹市大橋作為連接村與鎮之間的紐帶,橋面通車量大、橋下船只通行頻繁等都影響了橋梁的結構性能。博士實踐團對竹市大橋及石拱橋的結構形式和交通量等基本情況進行初步了解之后,詳細測量了橋梁的橋長、橋寬等細部尺寸。同時,通過全站儀測量了竹市大橋橋面標高及高程。依據《公路橋涵養護規范(JTG5120—2021)要求,對重要部位進行全方位、細致的檢查,“橋梁鋪裝層因缺乏養護出現松散脫落,橋臺受到水流的沖刷痕跡也很明顯。”團隊成員晏萬里根據石拱橋測量結果說道。考慮到村民通行需求,博士實踐團提出了拼裝式塊件拱橋加固方案,這種加固方法易于施工,造型美觀,為車田村的通行及生活便利提供了保證。
(博士實踐團測量橋梁各項數據)
(文圖/李小軍 程小康 審/黃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