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早上,文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驅車駛向與湖北土家族聚集地一山之隔的壺瓶山鎮,按計劃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
下午抵達后,團隊立即在集鎮上展開調研。恰好遇見一戶喪事,來自加納的Caleb邊看邊向隊友們介紹家鄉的葬禮儀式:加納葬禮時長一周,前半段時間家屬穿白衣哭喪,后半段時間家屬穿黑衣哭喪,家屬需通宵為死者守夜,這與前面所了解的撒葉兒嗬文化的“跳喪的群眾往往走上幾十里山路,去熱熱鬧鬧跳夜”在情緒的表達上大相徑庭。通過觀察,現場是家屬在為逝去的親人“做道場”,當地居民介紹,整個壺瓶山鎮土家族雖然占人口大多數,但沒有人采用土家葬禮習俗的“跳喪舞”,而是采用漢族人的“做道場”。
對于道家喪葬儀式Caleb也很感興趣,雖然和他家鄉的喪葬儀式一樣擁有許多的繁瑣細節,不過相對于氣氛壓抑沉悶的哀悼現場,“做道場”更為熱鬧,在悲傷之余給予人們一絲寬慰。楊展分享,在內蒙最典型的喪葬儀式就是天葬,它代表著當地人民靈魂不滅,輪回往復的信仰,同時也是當地最為尊貴的布施,這和道家豁達的生死觀也頗為相近。雖然今天的調研令大家對于土家族非遺文化傳承情況有所憂慮,但是來自不同國界、不同地域的青年學子在交流之后,也同樣能感受彼此文化的獨特性。


(文/王雙雙 圖/許穎 審/魏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