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經管學院第十六期職業與人生大講壇于云塘校區文科樓E501順利舉行。此次邀請的主講嘉賓是全國文明示范村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黨支部書記彭育晚。院黨委書記王宏、副書記涂道勇,經貿系副主任謝新梅及學生黨員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
彭育晚以“如何當好一名村支書”為題,結合油溪橋村的建設和發展,向學院的近百名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們講述了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當談及是什么原因和力量讓他為鄉村建設堅守十二年,他說油溪橋村是生他養他的地方,是父老鄉親的養育和扶持讓他得以健康成長,只要還能發一點光和熱,他就要努力讓村民過上幸福和有尊嚴的生活。而這也是他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面對選擇和機遇,更要把握好發展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體現出黨員應有的擔當。
當談及是什么原因和力量讓油溪橋村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落后村”一步一步成為名揚全國的全國文明村時,他說村支兩委的全體黨員的不怕吃苦、甘于奉獻、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精神和品質是關鍵。沒有錢,他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多年免費出義務工,到現在也只領取每月三千多元的工資,沒有路,全體黨員和村民一起,一塊石頭一塊石頭鋪,沒有水,全體村民自發肩挑背扛自己動手引水上山。
油溪橋村不僅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鄉村文明建設上更是取得豐碩成果,多年來實現了全村禁鞭、禁賭、禁一次性垃圾,全村沒有保潔員確人人都是保潔員。在報告中,彭支書多次強調黨員的奉獻精神,他指出真正的資源是人民資源,而最大的財富則是精神財富,村民的錢袋子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氣神。
在油溪橋村參加社會實踐的帶隊老師和學生代表也分享了他們在村里的所見所聞和切身體會。以經管學院經濟貿易系副主任謝新梅為指導老師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以油溪橋村為樣本開展了兩年的美麗鄉村建設水平的定量評價研究工作,為該村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建議。


(文/王寶寶 圖/肖芷欣 審/涂道勇)